Whisky LIVE國際烈酒展十周年盛大舉辦
首創深度品酩區 超過百個品牌與千種酒款共襄盛舉
承先與啟後 傳承與責任
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專業威士忌酒展Whisky LIVE國際烈酒展、於2009年舉辦首屆以來,改變了台灣酒業的生態、加快了酒商與消費者的連結的速度、增進了國外大師來台交流的機會、成為了專業酒展的範本;今年Whisky LIVE屆滿十周年,更顯意義非凡,代表了承先與啟後的交界、傳承與責任的延續。活動將於11/9-11/10兩天於華山1914東二A、B、C、D四款,目前所有入場票卷均銷售一空,可以預料將是盛況空前的一場精彩活動。
首設深度品酩區提供珍稀酒款品飲
為了讓年輕消費者與資深威士忌飲者都能各得其所,今年的Whisky LIVE特別分成『經典品牌區』與『深度品酩區』並分區售票。前者維持歷屆Whisky LIVE消費者熟悉的模式,主要分享的酒款為最能代表酒廠特色的常銷系列酒款,適合想要好好比較各家酒廠的異同與產地特色的威迷們。此區同時設有餐食區,販售各種特別為了搭配威士忌設計的下酒餐點,其中包括今年持續入選亞洲50最佳酒吧〈Asia’s 50 Best Bars〉- Bar Mood Taipei 吧沐所提供的主廚特選套餐,以及東遠國際 P&P Food精選的生蠔與伊比利火腿,讓消費者能以實惠的價格體驗到最頂級的餐酒搭配。
而『深度品酩區』則可概略區分為OB與IB兩大區域,均是精銳盡出,提供多款限量威士忌付費品飲。其中帝亞吉歐帶來了全球酒迷都夢寐以求的冰與火之歌、泰斯卡〈Takisker〉41年與布朗拉〈Brora〉200周年限量酒款40年,預料將會掀起一波搶購風潮;而艾雷島的經典品牌雅柏〈Ardbeg〉則帶來了小怪獸們期盼已久的2019超新星〈Supernova〉以及首度發表的19年,對喜愛重泥煤的朋友們是無可抗拒的誘惑。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台擁有許多酒迷的秩父酒廠創辦人肥土伊知郎也首度來台參加Whisky LIVE並於深度品酩區設攤,並且特別選了一桶威士忌做為Whsky LIVE十周年紀念單桶酒款〈桶號1781,酒精濃度62.4%ABV〉帶來台灣與酒迷分享,非常值得珍藏。
為了回饋參展酒迷,主辦單位特別舉辦扭蛋活動,只要在現場購買消費卷〈$500/本,$50元面額,共10張〉、即贈【抽扭蛋*1次】,買越多抽越多,講品中包含稀有威士忌酒款,絕對超值!
破紀錄的多位威士忌大師來台交流
IB區域更是精彩,參展品牌與特地來台交流的威士忌大師兩者的數量皆破了台灣歷屆酒展的數量,並且有多家特別為了台灣Whsky LIVE十周年推出了紀念單桶威士忌,像是東方命、North Star、Scotch Malt Whisky Society等知名IB品牌。而這次來台的大師更是眾星雲集,包括貝瑞兄弟與洛德〈Berry Bros & Rudd〉的品牌大使Ronnie Cox、Scotch Malt Whisky Society的品牌大使John McCheyne、Murray McDavid的威士忌創作團隊領導人Dean Jode、North Star的總監Iain Croucher等等,總數超過了20位,都是全球威士忌業界響噹噹的資深專業人士,可預期將會在現場與交流的酒迷們迸出前所未有的火花。
結合公益活動的大師講堂
因應今年擴大舉辦活動,大師講堂的地點並非在主展場所在的東二館區域,而是獨立於西5-2A的紅磚屋中舉辦。台灣第一個專業威士忌品飲社團,創立滿15周年的台灣單一麥芽威士忌品酒研究社〈Taiwan Single Malt Whisky Tasting Association,TSMWTA〉響應主辦單位的號召,舉辦了自創立以來第一次開放外界非社員報名參加的品飲會,由四位歷任理事長姚和成、黃酩權、邱德夫、蘇世昌〈以上排序為擔任理事長的前後順序〉攜手,分成兩組擔任兩場的講師,拿出了12款已經絕版的歷屆社酒與參與的酒迷們分享,所得全部捐出給「TBAF酒與社會責任促進會」,這也是TSMWTA自莫拉克風災義賣後再度投身公益,值得喝采。兩場品酒會均安排於酒展第一天11/9。
而第二天11/10紅磚屋的講座則集中在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調酒師身上,例如前亞洲50大酒吧第一名的Phillip Bischoff、倫敦ORIOLE和Nightjar酒吧的負責人Luca Cinalli、新加坡知名餐飲酒吧集團負責人Indra Kantono等,同樣不容錯過的精彩課程。而晚上這些大師們同樣會與台北各大知名酒吧合作舉辦客座調酒師之夜,讓結束白天活動還意猶未盡的酒迷朋友晚上能夠有另一種不同的品飲體驗。
(圖說:左起 林一峰、葉怡蘭、黃培峻、賴偉?、姚和成)
Whisky LIVE十周年達人座談會精彩內容節錄
黃培峻Eric Huang
Whisky LIVE創辦人 Whisky Magazine國際中文版總編輯
2009年剛辦這個展的時候是基於一個使命感,很擔心沒人參加,還特別到處拜託廠商多買些票邀請他們的客戶來,結果開展時看到很多一般消費者排隊購票,當時的感動是我一直繼續辦下去的動力。
也是在那一年酒展結束後開始,台灣開始越來越注重品酒文化,許多達人崛起舉辦各種品酒活動,也給了許多有志於威士忌之路的新人一個有力的舞台,帶動了許多專業品酒社團的發展,Whisky LIVE成了一年一度的盛會,讓更多人品飲想喝的威士忌,吸收各種相關知識,但隨著消費者接觸到威士忌的管道越來越多,Whisky LIVE的角色這幾年也隨之變化。
頭五年可說是完成了第一個階段的任務,第六屆開始我將規模縮小,因為已經有許多酒展可以替代部分的功能。我開始舉辦Whisky LUXE就是想讓更多人喝到平常喝不到的酒,今年特別設置了深度品酩區也是為了這個目的。現在許多蘇格蘭酒商做的東西越來越類似,未來IB跟小酒廠會開始興起,如果每年酒展喝的東西都一樣消費者就不會想再來。未來的Whisky LIVE會轉變成什麼樣子其實取決於酒商跟消費者,有越來越挑剔的消費者,就會刺激出越來越有競爭力的酒商。
姚和成Kingfisher
單一麥芽品酒研究社首任社長 台灣首位麥芽狂人會員
回想當年第一屆不管是酒商、主辦單位都不太知道該怎麼辦酒展,消費者一開始也不知道什麼是Whisky LIVE。當時我不是酒商,只是單純想盡一份心力,沒想到會有那麼多人來參加,當時東奔西走促成的大師講堂也意外的幾乎場場爆滿。消費者的求知慾比酒商所料想的更為強烈,反而是現在的消費者沒有當初的參展者那麼求知若渴。國外的威士忌大師們來台參展的反應都很好,種下了以後他們願意持續來台分享的種子。
站在Whisky LIVE 10周年這個分水嶺,我必須要說變化是很大的,10年前我無法預測現在的變化,現在也無法預測10年後的發展,例如以前幾乎沒有任何威士忌會所,但現在很多酒商都建立了自己的品牌據點。新一代的消費喜好也在改變,現在的酒展最缺少的是把下一個世代的消費者帶進來的動力,我們要試著從年輕人的角度去看市場。有一點是不變的,就是喝酒是快樂的事情,無論是行銷計畫還是舉辦活動,就是要讓消費者融入而且感到開心,一旦缺少了這個決定性的要素,再專業的酒展也難以深入人心,就會慢慢流失掉消費群眾。現在的消費者想要什麼?酒商的著眼點是什麼?如何在這之間達到平衡,我覺得是接下來所有酒展該思考的重點。
林一峰 Steven Lin
威士忌達人學院創辦人 Master Keeper of the Quaich
2009舉辦的首屆Whisky LIVE可說是改變了台灣酒產業結構的濫觴,當初我還一個一個的打電話聯絡所有酒商,但多數人不感興趣,也不覺得會成功,因為他們當初的宣傳模式是花錢做廣告,透過業務塞貨到通路上,不在乎跟消費者的接觸。而首屆Whisky LIVE讓酒商直接接觸到消費者,震撼了他們既有的認知,隔年大家就主動要求加入,這是很大的改變。現在幾乎每一間酒商都透過舉辦各種活動想方設法的去主動接觸消費者,以求得到市場最直白的反饋,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近年來消費者接觸威士忌的管道非常多元,但大多數人求知慾反而降低,很多人的知識不是那麼豐富,但都各擁山頭,有自己的見解與擁護者;也有一些人研究的相當深入,但反而與一般消費者脫鉤。未來我們或許要多做一些努力,讓前者能夠傳達更正確的知識給大眾,也讓後者能夠跟一般消費者接軌。台灣是全球威士忌知識程度最高的市場之一,但還是有許多消費者連初階的入門知識都不具備;Whisky LIVE應該要負擔更多引領消費者入門的責任,並提供讓他們進階的道路與方向。
台灣是塊運氣很好的土地,多年來獨領風騷,在全球華人圈中都佔有重要的地位,香港跟大陸都受到我們很多影響,包括酒展在內。未來十年台灣這方面的角色會開始淡化,對岸開始崛起。但我們的優勢是知識跟文化,去掉了這兩者誰都可以辦酒展了,意義就不大。推廣要有熱情,品飲要能樂在其中,如果只為了賣酒而去做這些事情,是很容易被淘汰的。
賴偉? Otto Lai
藏酒論壇執行長
台灣的Whisky LIVE很特別,國外大都是在飯店舉辦,但我們無論是規模、場地、參展品牌與酒款都非常龐大,它是一個威士忌迷不可錯過的嘉年華會,一定要去朝聖的地方。2009年舉辦的首屆Whisky LIVE奠定了台灣後續各種酒展的基礎,成了火種,吸引國外為數眾多的威士忌大師們前來共襄盛舉,當年三得利的輿水精一首次來台,我還記得他跟我說被現場消費者的熱情所震撼,從此對台灣有了全新的印象。
這幾年對岸的威士忌市場越來越熱絡,發展得很快,也吸引了一些台灣優秀的從業人員過去發展,但台灣還是有一定的量,只是成長的幅度開始減緩。最近我去參加一些他們的酒展,感覺很像看到了以前台灣的Whisky LIVE。但在深度方面,台灣威士忌市場超過20年的累積,跟他們還是有差距,也是我們最大的價值。在這當中Whisky LIVE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他提供了一個消費者跟酒商以及國外大師直接交流的機會,讓知識的傳播跟疑問的解答更加快速。未來的威士忌市場會越來越有趣,除了IB跟OB以外還會有什麼更有趣的東西出現?值得期待。
葉怡蘭 Yilan Yeh
飲食旅遊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PEKOE食品雜貨鋪》主人。
Whisky LIVE從首屆以來我幾乎是每年必定參與,這是一個很好的品飲場合,將蒸餾廠、酒商、廣大消費者以點線面的方式連成一氣,越來越多元化,這十年來親身體驗這樣的改變很令人感動。
就我這十年來對威士忌品飲文化所觀察到的現象,台灣是全球飲食品味領域「知識為王」趨勢的典型代表。我們從產地、蒸餾廠、橡木桶陳年、調和手法等每一個環節的知識追求可說到了極致。但另一方面,以前喝威士忌是一種品味跟尊榮的象徵,現在則是真正融入了日常,走進了餐桌,跟生活有更加緊密的結合。
現在是飲食顯學的年代,也是在地顯學的年代。每個地方都會根據當地的特有文化發展去尋找各自的安身立命之道,台灣也如是。短短不過數十年,我們已經有了傲視世界的在地蒸餾廠,雖然不是歷史悠久的威士忌產地,但發展出獨屬自己的威士忌品飲文化,是很特別而寶貴的現象。
現在的年輕人一直在找尋新的事物,他們重視社交,喜歡輕鬆的喝酒,不會特別對哪個威士忌品牌忠誠,口味相當的多元化;優質IB威士忌與調酒風潮的興起都呼應了這樣的需求,未來他們的角色會越來越重要,這現象也可以從歷屆的Whisky LIVE很清楚的觀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