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好飲學院創辦人-阿布學長Alex Lee、恆器製酒負責人-羅己能、桃園酒廠副廠長-林浩聖、嘉義酒廠科長-陳與文(圖左至右)
引言人:好飲學院創辦人-阿布學長Alex Lee
與談人:桃園酒廠副廠長-林浩聖、恆器製酒負責人-羅己能、嘉義酒廠科長-陳與文
記錄撰文:簡藝Sarah Chien
由好飲學院所主辦的「臺灣第一屆地酒論壇與酒展」以「Drink Local, Drink Diversity」為主題,強調「在地維度,無限風味」,期望能藉此展現臺灣地酒的多樣性與品質專業。
第一場論壇主題為「台灣地酒與風土文化結合」,活動一開始,阿布學長便語帶幽默地向大家說明,之所以要舉辦這樣的論壇,目的就是要逼台上的在地釀酒人“講出不能講的東西”,一新大家對於臺灣地酒樣貌的既有認知。
客家文化與酒款創生
阿布學長:「其實我們在做酒的時候,都會跟一些文化面還有一些人文傳統做結合。像我們恆器羅老闆今天拿上來的繁曙、他里霧,其實都跟在地的一些不管是族群或是歷史人文都有關,那請他來幫我們介紹一下。」
羅己能老闆:「很榮幸今天能夠參加好飲學院舉辦的第一屆地酒論壇。我們恆器一直強調的,就是用在地的農產品做出在地的酒。我覺得地酒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說在地的人自己願不願意喝,像日本的地酒其實幾乎都是當地人在喝,然後喝到外地人也想喝,才慢慢變成有名的地酒。我本身是客家人,其實我常常在想我們每次在講酒這個產品的時候,像高粱酒就是從外省帶進來的白酒文化,原住民就是小米酒,那其實大家有沒有想過閩南人到底在酒這一塊有什麼想法?或有什麼東西留到現在?你問我說客家人喝什麼酒?其實說真的我也不知道,因為我們必須講,那一段時間的記憶好像都空白了。」
羅己能老闆拿起“繁曙”接著說:「“繁曙”這兩個字其實剛好是客家話四縣腔“蕃薯”的發音,然後又剛好在疫情結束的時候希望迎接一個繁盛的曙光的概念。所以我們常常說用什麼原物料做什麼酒,然後能不能從這個時候重新再去建立一個未來的可能或未來的文化。」
阿布學長:「就像剛剛羅老闆講的“繁曙”,或是像高粱酒還是清酒也是一樣,都是承續了每一個文化,然後想要去傳承下去、賦予它某一些意義。那羅老闆還有拿了另外一支他里霧,聽說這個3號是新的版本,要不要跟大家介紹一下?」
圖說:他里霧3號
羅己能老闆:「他里霧3號就是我們先把梅子釀成梅酒之後再加入他里霧1號,也就是變成加烈梅酒。經由一直創新做變化,讓這個產品繼續維持下去。」
阿布學長:「他里霧1號、2號、3號,其實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完整可以演繹文化的作品。同時在這個基礎上面,它有去做一些酒款特色的差異。」
花酵母IP如何創新
阿布學長:「接著想請問桃園酒廠的林副廠長,身為在地酒廠,怎麼透過差異化創造出與在地連結的產品價值呢?」
林浩聖副廠長:「桃園酒廠主要生產的產品是清酒跟葡萄酒,那雖然我們是從日本進來的機器,然後也去了解他們的整個製程,才做出玉泉清酒,但其實我們本來做出的就都是地酒,因為原料都是臺灣的酒米、臺灣的水,但酵母的部分是後來我們才從廠內有的花裡面去做篩選。跟羅老闆不一樣,因為我們是比較大型的酒廠,在我們公司來說,量產上面是不是可以穩定的做出來才是一個問題,所以好不容易篩選出來的酵母,後來就做出比較有特色的花酵母系列產品。那除了做清酒,我們另外就考量說這個花酵母還可以做其它產品,讓它的應用性更強,後來就找到了白葡萄酒,但因為臺灣白葡萄的選項不是那麼多,所以我們一開始測試的時候還是選擇進口的葡萄汁,雖然這部分可能還不能算是地酒,但未來其實還可以再看看有沒有其它的研發方式。」
圖說:花酵母山櫻花白葡萄酒
阿布學長:「我覺得花酵母是一個非常厲害、在地可以使用的IP。一開始是從廠內、臺灣原生種的山櫻花,從花卉裡面提煉出來的酵母,然後進行實驗釀酒,那第二支更厲害的就是紅毛杜鵑的純米大吟釀,還有剛剛林副廠也有講說把山櫻花的酵母拿來做白葡萄酒,接下來的產品是不是有更多更有趣的?像酒友每次聽我講課就喜歡問我說,花酵母之後可不可以拿來做燒酎?可不可以拿來做威士忌?那威士忌會不會怪怪的?我就說為什麼不行,十五年前沒有人知道金車噶瑪蘭可以做出第一名的威士忌,十五年前我們也不知道會有臺灣冠軍棒球隊,沒有去嘗試你怎麼會知道!我們知道林副廠也是從酒研究所出來的,在進行實驗研發時有沒有一些有趣、未來的方向?」
圖說:花酵母山櫻花吟釀清酒
林浩聖副廠長:「就產品的部分,其實清酒還有很多特定名稱酒或是其他種類的清酒,我們都還可以再去做嘗試,另外葡萄酒的部分,白葡萄酒其實目前大家的接受度是蠻好的,未來是不是可以朝著粉紅酒或是其他不同品類的葡萄酒去做開發,這部分都是我們可以做的。剛剛我有提到,臺灣葡萄的來源其實不是那麼多,未來是不是有可能跟某些農家合作、拿在地的原料來做,這也是我們之後可以開發的方向。」
中式白酒在地化
陳與文科長:「我們想要用特色風味的高粱酒去跟消費者溝通。像我們臺灣是以清香型為主,可是高粱酒不是只有一種,像中國的主力是濃香型,所以我們想說可不可以把這種香型的工藝也在我們臺灣在地化。我們也是不斷地去改進,把它變成是一個更靠近我們臺灣的味道,甚至在今年年初我們也推出臺灣的醬香型高粱酒,讓臺灣可以有更多更有特色風味的產品。那這一支山之花,其實它的故事也蠻有趣的,一開始做那瓶酒的時候我們沒有想太多,就是還滿乾淨滿清甜的,所以我們就把它放著,可是隔了大概六、七年之後,我們調酒師發現慢慢它變出一個還滿有特色的一種花的複合香氣,那我們去找原因,發現說那時候那批麴很特別,那批麴我們那時候以為說不好,所以我們用很特殊的煮的方式去把它培完,結果發現怎麼會產生這麼特殊的花香味道,甚至後面想要再用一樣的培法去複製它,結果味道也還是複製不出來,所以把這個我們覺得那一年很有特色的酒集合在一起,來出這個山系列。」
圖說:玉山高粱山之花國慶限定版
阿布學長:「其實我們每一次的消費,都是替自己做一個新的選擇,也是改變世界的選擇。當你做這個消費的時候,你會去想到很多事情,而不是只有價格,還包括這個產品背後相關的意義跟故事。最後我想要問問看在座三位最後一個問題,消費者因為通膨經濟壓力,可能會對荷包看得比較緊一點,對於我們來說,是不是會有一些新的產品,讓大家更驚豔呢?」
羅己能老闆:「當然比如說像類似甜的烈酒或者是氣泡酒這一塊,在臺灣來講其實還沒有發展得很徹底,我覺得我們明年會往這個方向走。」
林浩聖副廠長:「我們這邊因為規模比較大,所以整個產品的開發,目前在清酒、葡萄酒這部分,其實新品都有在開發中,但是未來在上市的部分,可能要再讓大家期待一下。」
陳與文科長:「其實我們希望嘉義酒廠本身可以朝一些IP去做發展。就像72變跟30變,我們這次有用不同的甕酒做特調,類似要做個孫悟空跟楊戩的產品,明年就依據這個IP來開發,這是很有特色有趣的產品,大家可以期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