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酒論壇暨酒展 第二天 紀錄撰文攝影: 蘇重

 

論壇主題:【台灣新興酒廠】

 

引言人: 姚和成(蘇格蘭雙耳小酒杯執持者協會 執杯大師Master Keeper of the Quaich、台灣單一麥芽威士忌品酒研究社 創社理事長)
與談人: 潘結昌(池上蒸餾所)、邱奕慶、陳正穎(有趣酒業)

(圖說:2015年 潘結昌先生 主持台灣菸酒OMAR威士忌媒體發布會,攝影:蘇重 )

姚: 台上的都是老朋友,潘廠長現在掌管池上,先前他在台灣菸酒南投廠的時候對OMAR的貢獻大家應該還記得。請潘廠長先,各位都來跟大家打個招呼。

潘:我們就是「池上蒸餾所」,在台東,叫這個名字比較簡單,跟山崎、白州、格蘭利威一樣,都是用地名。未來會是做麥芽威士忌為主,至於細節,我們剛動土,過年以後就知道。

(圖說:邱奕慶)

邱:我們是「有趣酒業」,做RUM、白蘭地,目前也有麥芽新酒。酒廠一開始有老鼠(陳正穎)熊大(熊大維)跟我,他們兩個都在赫瑞瓦特大學念過釀造暨蒸餾學碩士,也去過中國等很多地方建造酒廠,很有經驗。之前跟老鼠聊,我都只講Rum,怕說跟他講要做威士忌,他就不回來了。

姚:(面對潘)據說池上計畫一年要做到60萬公升產量,我們第一個部分談「越在地越國際 台灣在地酒廠」,潘廠長要不要聊聊想法跟願景?

(圖說:潘結昌)

潘:「不要跟威士忌說你要做什麼,讓威士忌告訴你該做什麼。」池上蒸餾所剛開始,應該是觀察思考之後再來決定做什麼,地酒地酒,就是看怎麼樣把特色表現出來,現在講都只是概念,要看怎麼運用當地原料,池上威士忌,池上米必須算進來,動土典禮的時候,池上鄉長就有交代:”我們的米一定要用啊!”釋迦也可以考慮做成白蘭地,洛神、梅子這些原料的角度切入也要想好。愛爾蘭、蘇格蘭威士忌都拿台灣做實驗,蘇威能做出台灣風味,我們也一定有辦法,如果台灣的人都不喜歡,那還玩什麼?!總之就是邊走邊看,深入了解以後,才能抓出隱藏在內部的底蘊。

姚:正穎也是老朋友了,先前在中國的熊貓啤酒,前些年在崍州酒廠負責設計規劃,最近回到台灣跟慶慶、熊大一起創立了有趣酒業,講到「越在地越國際」你們有趣怎麼看?

(圖說:陳正潁)

陳:崍州是中國最大的威士忌廠,目標產量是3000萬公升純酒精,但即使是這個產量,中國純內銷,市場也就夠了。有趣才剛剛開始,是很小的酒廠,我們是越國際越在地,已經有外銷規劃了,2025年透過一些以往認識的酒業朋友同學等等,會先賣到日本韓國,之後也有往英美法各國銷售的計畫。

邱:風土就是土地上的食衣住行,我們的原料、做法,一切所作所為都算。一開始有趣酒業不但賣酒,還會酒加上桶子一起賣,這兩年市場上做得很辛苦,這個困境必須面對,銷售要做好,加速現金流的運作。

潘:2024酒市不振,估計這個低迷要持續三年,池上剛好在最壞的時機入市。預計1.5-2億之間的設備,目標產量100萬公升原酒/60萬公升純酒精。蒸餾器都跟Forsyths訂了,七、八月的時候緊急叫停,改訂小顆的葡萄牙製蒸餾器,這個蒸餾器2025年的七月就會弄好,小型設備有更大的發揮空間,不一定要採用蘇格蘭、SMWS(蘇格蘭麥芽威士忌協會)那一套,台灣可以做不一樣的威士忌,很多可以嘗試。像我在台灣菸酒南投酒廠就試過一段式蒸餾。

 

 

(圖說:陳正潁 著作《凝視蘇格蘭-煉金術士與麥芽采風》一書封面)

 

陳:有趣的麥芽新酒,就沒有要往蘇格蘭的方向走,我比較喜歡美式酒廠的感覺,更有彈性,不同的mash bill(穀物配方)、帶渣發酵等等各種方式,帶渣可以提高油脂感。用桶策略也不同,像是用處女桶來壓制新酒雜味,RUM桶也可以加入木桶循環。

潘: Speyside、Glen Grant、Highland Park,人家的風格是一、兩百年慢慢形成的。我們台灣自己想像中的新酒樣貌、酒廠風格、好酒的標準,現在講沒有意義,甚至你只有一半的決定權,人,抵不過大自然。台灣地酒自己的特色經過時間淬練過的,才是最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