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士忌世界裡的鄉民,沒有餐酒搭這回事!

「餐酒搭」給一般人們的刻板印象就是要有精緻美味的料理再配上一瓶上好的佳釀,尤其是在紅酒的世界裡,高檔餐廳 X華麗擺盤X上等的食材,如果沒有一瓶適當的紅酒來佐餐,似乎就是少了那麼一味。

「餐酒搭」這三個字讓人是如此的熟悉卻又相當的陌生,因為這當中的餐與酒搭配是如此的艱深難懂,在不了解一道菜或是一款酒的風味時,該怎麼去選擇?到底餐是主角?還是酒當主角?

當然,在坊間有不少的書籍或是達人講課來教育所謂的餐酒搭,但這一方面的書籍或是教育課程還是以紅酒搭餐居多,鮮少看到烈酒搭餐的書籍或是相關教育課程,就算學會了烈酒搭餐的基礎,又有幾個人是透徹的了解搭配的原理以及為什麼?

餐酒搭這三個字,可以說是常常讓一些威士忌愛好者或是達人最頭痛的三個字,因為威士忌是世界上公認最難搭餐的酒精飲料。

因為最低的酒精濃度都有 40% ABV外,同時每一款威士忌都有自己的個性,再加上高酒精濃度的問題,相對的對口腔刺激感也會較為明顯,因此威士忌只要一遇到蔥、薑、蒜、辣椒等辛香料,口腔仿佛燃起熊熊烈火,這劇烈的刺激感會讓你退避三舍,尤其是碰到高溫的食物或是湯品時,只會讓人感受到更明顯的酒精味。

餐酒搭在筆者的眼裡,說穿了,就是許多人太過於認真的看待,因為如果太隨性,不考慮酒款風格與菜餚風味之間的配合,好像就顯得自己很外行,也沒有所謂的「品味」。

但是有多少人知道餐酒搭的演變,其實是來自於平日生活餐飲習慣與國家區域文化延伸而來?難道台灣就一定要效仿歐洲國家的餐酒搭文化?把原本簡單的生活享受搞的那麼複雜?那豈不是與「生活化」這三個字背道而馳了嗎?

台灣人的食材、飲食習慣、環境以及人文風格民情,都是如此的豪邁與熱情,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快樂簡單的與朋友歡聚飲酒,這就是台灣人的真性情,也是台灣長久以來的飲酒文化,既然如此,又何必太過於拘謹,拘泥在餐酒搭?此時的主角應是人與人之間,而不是餐與酒。

許多酒都號稱是所謂的生命之水,既然是生命之水,真諦應該是帶給人們快樂,治癒你身心靈上的疲憊,簡單的、輕鬆的、快樂的享受,這才是飲酒的王道以及酒所要帶給人們的真諦,酒是非常生活化的飲品,不應該是讓人苦惱或是壓抑自己。


因此,哪怕是一瓶 Ardbeg 10Y 搭上鹹香菜脯餅或是巷口的鹹酥雞,或是三五好友相約切盤豆干海帶再加上顆滷蛋也好,這都是鄉民的小確幸與簡單的幸福,也是最真實的生活化,實在不需要外在的環境去勉強學習所謂的品味,畢竟真的沒有幾個人在威士忌餐酒搭以後能說出個五四三的。

個人頭像照片
吳哲文,酒友們都叫他【小默】,T.S.M.C.(台灣單一麥芽俱樂部)創辦人,T.S.M.C. 台灣單一麥芽俱樂部於 2010.01.10 年成立至今,不定時於北、中、南、花蓮辦理品酒會與品飲技巧教學,不定期受邀擔任品牌客座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