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賴偉峯Otto Lai】

(圖說:蘇格蘭海島區的威士忌有著最鮮明的性格,與環境風土渾然天成。)
 
你曾經在蘇格蘭開車過嗎?曾經驅車前往造訪各區酒廠嗎?穿梭在低地區、高地區、斯貝賽區、甚至是海島區嗎?對於活在擁擠的亞洲的我們來說,那簡直就是一種文化衝擊,沒有紅綠燈、沒有行人、甚至沒有來車,有的只是無染的鄉間景致,以及一群一群用無辜眼神望著你的牛跟羊。

在蘇格蘭開車,尤其是前往酒廠的路上,那種感覺跟美國、法國這種有著廣大平原的國家,有著很不同的感覺。映入眼簾地景的感覺很不同,美、法是開闊壯麗的,蘇格蘭則是蜿蜒崎嶇的;空氣中的溼度水氣的感覺也很不同,美、法是偏乾的大陸型氣候,蘇格蘭則是晴時多雲偶陣雨的善變。

孕育自海洋的烈酒之王  泰斯卡Talisker

在蘇格蘭本島開車,想要一直開到海島區的酒廠,不用換飛機也不用換船,大概就只有斯凱島(Skye)的泰斯卡(Talisker)能抵達。自從1995年斯凱大橋(Skye Bridge)開通之後,讓這裡成為赫布里底群島中,唯一不需要搭乘渡輪或飛機就可到達的酒廠,當然自助開車自此的遊客也就增加許多。

如果你曾經開車過來,就會很享受那一路上千變萬化的景觀,時而是一片麥田草原、時而是一片枯草山丘、時而又是峰迴路轉的沼澤窪地。等到跨了橋、上了島,竟又是另一番光景,很像是只要開車就上了外太空,也好像是誤闖了「星際效應」、「火星任務」這些好萊塢科幻電影的場景中。任何一塊岩石、一處水窪都會讓你想要停下來留影,因為一切的地質景觀都從未看過,陌生得令人驚奇。

斯凱島比你想像得還大多了,別以為一上島就可以看見泰斯卡酒廠,你還得耐心開上好一陣子的車,繞過島上最高、看來像顆巨大牙齒的Black Cuillin山呢!泰斯卡是該島最老、同時唯一仍在運作的酒廠,這個名字被認為來自於古斯堪地納維亞的岩石坡地「Thalas Gair」。

1830 年由Hugh MacAskill以及Kenneth MacAskill,他們是當地醫生的小孩,兩兄弟把酒廠建立在景觀極美的Harport湖畔,位處與世隔絕的史凱島的Minginish半島上Carbost村子中,完全實踐陶淵明所說的:「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泰斯卡酒廠不僅景觀極佳,地點的隱蔽性也非常好,躲在後山可以遮蔽掉冬天來自大西洋的強勁暴風雨。

絕世景觀加上交通便利,這裡每年吸引五萬多名遊客造訪,也讓泰斯卡成為帝亞吉歐(Diageo)旗下28間單一麥芽威士忌酒廠中,每年訪客人數最多的一間,非常受到歡迎,一百多年前建立酒廠的兩兄弟,應該壓根沒想過情況會變成這樣吧!泰斯卡2005年才剛歡度酒廠125週年慶,平時提供導覽,但大的參觀團必須事先預約,八歲以下孩童也可以來此,但是不能參觀生產部分。
 
(圖說:被稱為「海洋之子」的泰斯卡,也是斯凱島上唯一的單一麥芽威士忌酒廠。)

如果你真的自己想辦法來過這裡一遊,就會驚訝於來訪酒客們的熱情,想要一探泰斯卡酒質魅力。這個島上也還有許多順遊之地,甚至不少英國人會選擇到斯凱島度蜜月。

泰斯卡酒廠不只參觀人氣旺,威士忌的銷售也很頂尖。它曾經一度是帝亞吉歐集團僅次於卡杜(Cardhu),銷售第二的Single Malt,在那蘇格登還沒殺出的年代。它無疑是帝亞吉歐旗下行銷最成功的酒廠,從2000-2009年銷售成長率145%,達到110,000箱。如果你問威士忌玩家,要選一家海洋風味最鮮明的威士忌酒廠,絕大多數心中的首選都會是「泰斯卡」!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該酒廠有何獨到之處?它的酒質有何美妙之韻?

在回答酒友普遍的疑問前,我先來說說泰斯卡酒廠歷史,因為它之所以能這樣傑出,很大部分是歷史造成的,尤其酒廠的前半生幾乎就是一個不斷被轉手的「棄嬰」,命運坎坷的故事。

1848年建立酒廠的MacAskill兩兄弟,把經營權轉手給北蘇格蘭銀行(North of Scotland Bank),1857年銀行居然只花500英鎊就把它賣給Donald MacLennan,沒想到這位仁兄也不是個經營高手,1863年眼見酒廠經營不易遂公告拍賣。

1867年酒廠在格拉斯哥代理商John Anderson接手經營,結果1879年他因為販售不存在的威士忌桶子而被關。1880年新擁有者變成Alexander Grigor Allan及Roderick Kemp,結果後者1892年賣掉他的泰斯卡股權,寧願去買下麥卡倫酒廠。1890年酒廠重建,直到1894年真正以酒廠名稱The Talisker Distillery LTD登記,1900年擴廠才終於踏上屬於現代泰斯卡的個性之路。

1972年酒廠停止了自行發麥,改向Glen Ord Central Maltings購買有泥煤味道的麥芽,這些18-20ppm的泥煤麥芽,所做出來的新酒大約能保存大約5-7ppm的酚(phenol)。酒廠目前的糖化槽(Mash Tun),則是1998年新裝不鏽鋼/銅的糖化槽,另外發酵的部分時間則長達65-75小時,較之其他酒廠相對久。
 
(圖說:泰斯卡獨有的特殊的兩對三的蒸餾系統,是造成酒質別具特色的關鍵之一。)

蒸餾室部分可說是泰斯卡的最大特色所在,值得大書特書之處。泰斯卡原本採三次蒸餾,但在1928年就決定廢止改成兩次,不過當時就保留了第三座蒸餾器,建構了屬於泰斯卡獨有的特殊的兩對三的蒸餾系統(兩支初餾蒸餾器wash still與三支再餾蒸餾器spirit still配對),這可是全球唯一不對稱的蒸餾器工法,蒸出來的酒比常見的二次蒸餾的新酒更細緻優雅,但又比傳統低地區三次蒸餾的保留更多酒廠自己個性。

除了不對稱蒸餾,泰斯卡的五支銅製蒸餾器,在林恩臂(Lyne Arm)的設計上多出特殊U型,增加酒液與銅的接觸時間。冷凝的部分更採用傳統的蟲桶冷凝(worm tub)以戶外溫度降溫的古早方式進行,這五個蟲桶是1998年才換新的,再加上酒心只取中段65%-76%,導致泰斯卡所做出的新酒風味非常特殊,識別度極高,也是泰斯卡成為全世界獲獎最多的單一麥芽威士忌品牌之一的主因。不過,這間酒廠重要的心臟蒸餾室,居然在1960年11月22日火災時被燒毀,所幸1962年工廠又重建重新開張,我們今日才有精彩的泰斯卡可喝。
 
(圖說:蒸餾之後的冷凝是傳統的蟲桶冷凝(worm tub),這五個蟲桶是1998年才換新的。)

泰斯卡的原酒主要陳放在Refilled波本橡木桶中,裝瓶時也很別緻,以獨特的45.8%酒精度裝瓶,有別於一般蘇格蘭威士忌的40%。因為幾經測試,泰斯卡認為過低的酒精濃度無法凸顯出酒廠獨特風味,而45.8%則是個魔術數字,讓泥煤與海洋風味能夠濃烈且均衡的同時存在。

看了這麼多泰斯卡的特色,您是否已經口水直流?如果您問我,第一支泰斯卡威士忌該喝哪款才最經典到位?我的答案絕對是:「泰斯卡10 年單一麥芽威士忌!」除了五種波本桶所陳釀的原酒精心調和後,再以獨特的45.8%酒精度(非原酒)裝瓶,溫暖迷人的琥珀酒色,強勁的煙燻泥煤味及海水鹹味,裡頭還隱藏著新鮮的蘋果皮與海帶氣味暗示,光是香氣就足以讓您來回嗅聞好幾回。
 
(圖說:泰斯卡10年單一麥芽威士忌,以獨特的45.8%酒精度裝瓶,餘韻令人難忘。)

泰斯卡10 年單一麥芽威士忌一入口,豐富的乾果甜味會率先衝出,之後帶出一陣煙燻以及強烈的麥芽風味,海潮香氣與鹹味則悠然浮現,隱約晃蕩,給人一種暨溫暖又強大的錯覺感。餘韻則是泰斯卡的另一段「見證奇蹟的時刻」,煙燻的甜味彷彿拍岸的海浪來來去去,口腔後段如火山氣勢般爆炸的胡椒味,更是持久悠遠宛若那火山灰般久久不落不散。

這一款基本年份的單一麥芽威士忌,絕對是各式海鮮的最佳拍檔,經得起嗜食海鮮的全民味蕾挑戰!泰斯卡10年鮮明的海潮香氣以及淡雅的鹹味,讓這款酒相當適合搭配燻製菜色或海鮮,你可以直接淋上新鮮生蠔當醬汁,來帶出生蠔得鮮甜;也可以搭配煙燻鮭魚、烤烏魚子等海味。除了海味,山珍也能搭,只要是燻製基調的肉類如豬肋排、培根等,都可以有很棒的加乘共鳴效果。另外,孔泰乳酪
(Comté cheese)、或是鹹鹹的帕馬森乾酪(Parmesan cheese)、甚至是黑巧克力都會是泰斯卡10年的好搭擋。

這也難怪泰斯卡10年這款酒獲獎無數,2009年國際葡萄酒與烈酒競賽金牌、2009、2010與2014年國際烈酒競賽金牌、2010-2013年舊金山世界烈酒競賽雙金牌、2010與2015年蘇格蘭威士忌大師競賽金牌。肯定是該酒廠最核心、最超值、最該搶先試的一支。


(圖說:斯凱島原本就是火山島,地形特殊獨特、景觀詭譎壯麗,造就了史蒂文生口中的「酒中之王」。)

總結來說,「海洋之子」泰斯卡無疑是一個「海與火」的酒廠,因為斯凱島就是一座火山島,所產的泥煤帶有鮮明的火山特色,而泰斯卡酒廠又座落於海岸邊,一年四季不間斷的受到強烈的海風吹拂,因此泰斯卡的威士忌兼具了火山與海洋兩種鮮明特色,有著其他單一麥芽威士忌所無法取代的DNA。也難怪知名小說《金銀島》的作者家羅伯特‧路易斯‧史帝文生(Robert Louis Stevenson),將它比喻為酒中之王(king o‘drinks)。

2016國際酒展展中展品酒會【第六場】海島三雄基本款&七支酒廠限定版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631156810471098/

(未完待續,請接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