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仍是這樣美好
用盡方法等您回心轉意
撰文:歐頭Otto Lai
圖說:高粱Focus Group盲測活動
不久前(20250606),應台中酒友Sily哥之約,專程到台中參加一場高梁的盲測分享會,其實應該說就是一場Focus Group(焦點團體。AI解釋,又稱焦點小組或焦點群體,是一種質性研究方法,通過團體討論的方式,深入了解參與者對特定主題的觀點、態度和經驗。這種方法常用於產品研發、市場調查、政策制定等領域,以獲取豐富的資訊,幫助研究者理解目標族群的需求和偏好)。
高粱酒變變變
因為全程不能拍照,更添神秘性。我原本就打算針對個人體驗寫成分享,又剛好又看到「威士忌鎮長」德夫兄在《財訊》第741期寫了一篇「是不是該管一管『酒』了?」他主要是從金門高粱酒廠所舉辦的新品發表會「桶陳金門高梁-金釀」發出疑問:「假如把高粱酒放入橡木桶陳年兩年,能不能稱為威士忌?」也順道提到台灣酒類的法規規範還不夠完備一事。
的確,政府部門無論從管理層面或法規制定,都對市場影響很巨大,這些年來民營酒廠做法多元,不少法規早就不合時宜,甚至毫無規範。酒的發展,一直都是市場(消費者)先行,有人喝才有市場,有了市場才需要規範,定義、分級,方便分級管理以及收稅。
關於高粱,我也來聊聊自己這些年來的感受與淺見。高粱的品鑑方式,相當專業,也有自己的系統。WSET烈酒三級中有簡短的一章講到中式白酒,而廣大的中國更有專業的白酒品鑒考試認證,小默老師才剛跨海拿到。
建構台灣烈酒品飲的文化
嘉義酒廠從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成功研製出台灣第一瓶高粱酒至今,高粱在台灣已經存超過半個世紀,年營業額最亮眼時甚至達到150億台幣。如今有金門(兩廠)、馬祖(含東引)、TTL嘉義(玉山)、TTL台南隆田等幾家重要高粱生產廠,還包括福祿壽、金門皇家、白水芳華等多間民間酒廠。即便台灣不是高梁主要產地(相對來說,蘇格蘭本身就是大麥產地,成為單一麥芽威士忌重要產地相對合理),卻有著相當的生產者與消費者,更奠下台灣消費者喝高酒精度烈酒的文化。
不過,近二十年,類似「八國聯軍」的各國威士忌強攻台灣烈酒市場,不僅白蘭地抵擋不住,就連高粱的總營業額也節節衰落,被威士忌「彎道超車」。但是,高粱畢竟是傳統烈酒,有著自己的文化底蘊,無論是搭配中式菜色、酸菜白肉鍋都是絕配首選,在廣大的中國白酒版圖上,台灣的高粱甚至佔據了清香型的鰲頭。
「假如把高粱酒放入橡木桶陳年兩年,能不能稱為威士忌?」這個先前提過的問題,如果是我就會回答:「當然不是!」要用高粱做威士忌,TTL台中酒廠的「穀蘊」做了很好的示範,以高粱為原料,但是透過糖化、發酵以及連續蒸餾器等威士忌的製程創造新酒,再放進橡木桶熟成,成為以「高粱為原料的穀類威士忌」。
「粉墨登場」高粱過桶
水清無魚,如果法規對高粱有著VOC等分級控制,自然高粱製造者要乖乖遵守。不過,如果當前法規偏向寬鬆,加上高粱面臨威士忌的大敵當前,那麼秉持著「女為悅己者容」的概念,高粱頻頻「粉墨登場」化身成消費者「喜歡有木頭陳年過的味道的烈酒」的模樣,也就不足為奇了。
消費者如果對於喝傳統白色烈酒的興趣降低,「過桶」本來就是一條路!金門高粱酒廠推出「桶陳金門高梁-金釀」,也算合理發展。而的確,我在Sily哥主辦的高粱盲測會上,也喝到類似的產品,入桶的高粱,根據與會的先進表示這應該是黑松公司推出的「創世者第三代」限量產品。
黑松公司一直都是50度以上金門高粱酒的總經銷,果然這個週三(20250716)將主辦一場「創世者紳士泥煤桶陳金門高粱酒」新品發表餐酒會,地點還選在Wildwood原木燒烤牛排海鮮餐廳,找來媒體與意見領袖一同見證創世者桶陳金門高粱酒系列的嶄新風貌。會中將首度公開「創世者系列」全新力作,並透過三款創世者系列風格迥異的高粱酒,探索專屬訂製桶所釋放的深層風味,透過泥煤桶來「變化」高粱與生俱來獨特的麴味,同時增添了中式白酒通透酒色的一抹金黃。
回憶我在Sily哥高粱盲測中的品飲筆記,這款樣品#F,我的描述是:「淡金黃色,奇怪但口感上的酸辣形成一種新體驗的平衡,結果出乎意料。」香氣上我勾選了:甜香、青梅、蜜餞、焦糖、太妃糖、奶油、蜂蜜、高粱、小麥等香氣。酒體上我則勾選了:醇甜感、飽滿感。同時很期待在新品發表會上與它重逢。
最後,姑且不論高粱過桶算不算威士忌,也不管高粱過桶你喜不喜歡。退一百步想,有這樣用心行銷高粱酒的人員團隊,推出這樣創新風味的產品。各家高粱酒也不斷求新求變、與時俱進,不僅舉辦調酒比賽,甚至送樣本出國比賽拿獎牌,還增添跟威士忌一樣的「木桶香氣」等等。
我只想說,「高粱仍是這樣美好,而且用盡方法等您回心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