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卡倫再次推出新品項 Double Cask 12年,前些時候更在知名的豪宅與頂級餐廳裡舉辦一連串的高品質品飲會活動,現場也請來私廚料理以及小提琴與吉他歌手的現場演奏,不得不說就是所謂的高端、大氣、上檔次,回想過去麥卡倫帶給我的活動印象,讓我覺得麥卡倫這三字與精品、奢華、品味劃上了等號。

但對於一個酒鬼的我來說,當然比較在意還是關於酒的這一部分,仔細的去看許多的酒廠,幾乎很少可以看到同一年份的常態品,可以用橡木桶的風味來推出三款核心基礎酒款,讓大家去感受與了解一家酒廠的橡木風味所帶來的差異感受。


(圖說:麥卡倫經典雪莉桶12年

以麥卡倫的 12 年基礎常態款來說,大家比較熟知的就是麥卡倫經典雪莉桶,再來就是麥卡倫 Fine Oak 黃金三桶,現在又推出了 Double Cask 新品項,仔細的去看這三款 12年的用桶策略,會讓人覺得好像是有著計畫性的規劃,可以說是囊括了常見的橡木桶,不禁讓我覺得麥卡倫是否在計謀要用 12 年的基礎款,帶著大家去了解麥卡倫的酒廠核心精神以及橡木的核心風味?


(圖說:Double Cask上市活動,現場布置的視覺元素強調木質與年輪,暗示著時間與木桶熟成的緊密關係。)

畢竟經典雪莉是使用西班牙橡木雪莉桶,Double Cask 使用的是西班牙橡木雪莉桶以及美國白橡木雪莉桶,Fine Oak 是使用西班牙橡木雪莉桶、美國白橡木雪莉桶以及美國波本桶,如果按照品飲的角度來看,乍看之下好像是個循序漸進。

當講到循序漸進時,不免我又想起以前剛接觸威士忌開始學習品飲時,許多的老前輩總是會說,威士忌要從一家酒廠的基本款開始喝起,因為基本款才是一家酒廠所想要呈現出來的核心精神與風味,如果連一家酒廠的精神風味都無法了解與掌握時,又如何能進階的到單一桶威士忌?

在不了解一家酒廠的精神風味下,就算是喝著一家酒廠的單桶酒款,充其量只是在喝合不合自己的口味,符不符合自己的喜好,如果當酒標全部遮起來盲飲時,根本無法得知自己手中的這一杯酒有可能是哪一家酒廠的單桶,頂多只能判斷這一個桶子好不好罷了。

回過頭來說,假設麥卡倫 12 年是一個基礎核心系列,我倒是癡心妄想的蠻希望麥卡倫可以由這經典雪莉桶、Double Cask、Fine Oak 可以再延伸發展出經典美國白橡木雪莉桶以及經典波本桶成為麥卡倫五大基石。

畢竟就以一個酒鬼的探索角度來說,如果能發展出這樣的系列,無疑的可以從這一系列中了解到,酒廠對於各種橡木所該有的基礎風味要求外,也可以從這樣一系列的酒款當中,找尋出共通的風味是什麼,而這共通的風味也就是麥卡倫的酒廠精神風味。

對我來說,這會是一套很好去了解麥卡倫酒廠的教材,因為先從初階的各元素開始認識後,再進階去探索更為核心的價值,這會是更容易讓人了解麥卡倫的特色,當然,要有酒廠該有的風味外,還要突顯出橡木的特色也是一件頗困難的事。

再次的回過頭來說,麥卡倫的這一款 Double Cask 使用的是西班牙雪莉桶與美國白橡木雪莉桶,就從活動中喝到 Double Cask 的感受而言,純飲與加冰球來說,因為搭餐的情況下,我會比較喜愛加了冰球的 Double Cask,因為加了冰球以後,整體的甜感明顯提升許多,風味也不會過於清淡亦不掩蓋酒款特色,搭餐可以說是恰到好處,而在香氣方面的表現,當然於活動現場中是無法的細細品味,不過就以大方向來說,我會覺得這一款 Double Cask 有達陣,因為前段會呈現出比較多的美國白橡木特色,後段則回到西班牙雪莉桶的風味,感受也是蠻明顯。


(圖說:麥卡倫女郎於活動會場展示雪莉雙桶)」

有時候論酒寫酒喝酒品酒,不是只有單純的好不好喝以及是否自己喜愛,對於品者而言,也應該去了解每一款酒的訴求與出發點是什麼,論酒不能單以喜好來評論高下,這就像你不能拿 Single Cask 來與 Single Malt 來做為比較,因為訴求的特色與出發點就已不同,又如何能夠比較呢?

個人頭像照片
吳哲文,酒友們都叫他【小默】,T.S.M.C.(台灣單一麥芽俱樂部)創辦人,T.S.M.C. 台灣單一麥芽俱樂部於 2010.01.10 年成立至今,不定時於北、中、南、花蓮辦理品酒會與品飲技巧教學,不定期受邀擔任品牌客座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