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酒莊Mitolo(米多羅),大家最好奇的莫過於外聘的知名釀酒師班格萊佐(Ben Glaetzer)要如何做出與他自家Barossa(巴羅莎山谷區)的格萊佐酒廠不一樣的東西。以歷史而言,1999年才創立的米多羅酒莊十分年輕,卻一鳴驚人。一來他的首發年份2000就獲得極大好評,再者,釀酒師的來頭也大大提振酒莊名聲。但米多羅不是格萊佐的影分身;區域不同是表面上的原因,老闆法蘭克米多羅(Frank Mitolo)所強調的義大利傳承是更深一層的確據。(頁首圖片,左:前方法蘭克米多羅,後方站立者班格萊佐。右:米多羅葡萄酒與食物。)


(圖說:米多羅酒莊葡萄園一瞥)

McLaren Vale(麥克雷倫谷)位於南澳的Fleurieu(菲爾)半島,西面海洋,溼潤海風對本區葡萄種植影響很大,海岸聳立如牆,底層土壤為石灰岩,表土為紅色含鐵壤土,十分適合卡本內蘇維儂(Cabernet Sauvignon)及其他葡萄品種的生長,比起巴羅莎區,麥克雷倫谷的氣候更涼也更溫和一些。莊主法蘭克是義大利裔,家族經營農產品包裝運送,而法蘭克對葡萄酒的熱情始自1985年,認識釀酒師格萊佐以後兩人在葡萄酒的路上共識同行,1999年成立酒莊以來的合作模式至今不變,是澳洲葡萄酒界的有名搭檔。但班格萊佐自己家的格萊佐酒莊知名度極高,所以人們總是會問:這兩家的不同點在那裡?這次我訪問了米多羅酒莊的品牌大使Damien J Smith,想要更加了解這個部份。


(左:陳上智老師,右:米多羅品牌大使Damien J. Smith)

品牌大使Damien說:巴羅莎是一個德裔移民為主的產區,德國人的性格造就巴羅莎當地酒款的強度結構感,並且常常強調陳年發展;麥克雷倫谷則是一個相對而言地形起伏更和緩,氣候也更近似地中海的產區,很適合義大利及希臘的葡萄品種,本區的葡萄酒性格一般而言更加嬌媚多姿。Damien強調米多羅的風土特質還有在地的歸屬,離海洋近的緣故,早晚氣溫變化很大,非常有利於葡萄酸度的保持。釀酒師格萊佐一方面尊重麥克雷倫谷的風土,另一方面也重視莊主法蘭克的義大利背景,因此酒風更近似地中海的風格,也同時帶著當地的自由氣氛,兩人的共識之下也引進了義大利品種與釀製方式。某個角度而言,米多羅可以與義大利的寶佳麗(Bolgheri)區相比:同樣是地中海型氣候,也一樣使用國際品種釀製義大利精神的酒款。


(圖說:米多羅酒莊用以釀製Serpico酒款的風乾葡萄)

(兩種旗艦Shiraz酒款,不同的瓶身,左:Savitar Shiraz。右:GAM Shiraz)

在米多羅酒莊的系列中,最有義大利風格的,大概就是以北義威尼托(Veneto)地區的Amarone風乾方式釀製的卡本內蘇維儂酒款Mitolo Serpico,將摘下的葡萄置於室內風乾一段時間,使葡萄的水份蒸發,濃縮風味,酒體也更厚重而溫潤濃郁。另外旗艦款GAM ShirazSavitar Shiraz是極為有趣的比較,同樣是使用100% Shiraz(施赫)葡萄品種,同樣來自於精選園地,同樣經由相當程度的桶陳,GAM使用波爾多瓶而Savitar使用布根地瓶,酒款的風格也隨之大為不同!Savitar像是菜式中的燉煮醬汁般溫暖而多香料味與meaty,以及流動感;GAM則相反,乾燥型的香料氣息像是黑胡椒與荳蔻,具有銳利感。很難想像這兩瓶是同一個園地的單一品種純釀的酒款。針對這兩瓶我和Damien有些餐酒搭配的討論,Savitar像是燉肉的醬汁,而GAM像是灑在牛排上的胡椒香料碎。

我問Damien什麼是米多羅酒莊的關鍵字,他的答案是Brightness(明亮),自幼出生於麥克雷倫谷的他說那裡是陽光燦爛的酒鄉,酒園中除了葡萄還有著各式香草植物的蹤跡:百里香、迷迭香、甜羅勒等等,人們幽默風趣,並且以信任為基礎進行家庭式的經營。「人」是米多羅酒莊最看重的,從法蘭克與班的情誼,到酒款的命名,處處可以見到對「人」的看重,因為有了「人」才能打磨出風土的光亮,這是在品飲米多羅葡萄酒的時候,飲者應該放在心上的事情。

陳上智 Patrick, 侍酒師,la marche圓頂市集講師 ,WSET葡萄酒與烈酒教育信託基金會認證 葡萄酒國際認證講師,WSET diploma (Level 4),三邊會會員,藏酒論壇專欄作者,台灣侍酒師協會總編輯,波爾多公會CIVB.法國食品協會SOPEXA 2010台灣區評審, Decanter雜誌國際中文版《Bust Buy Taiwan》2011、2012年評審 著作: 侍酒師幫幫忙、每日食酒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