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許多台灣各地的威士忌社團可以說是遍地開花一番榮景,各地社團時常辦理一些酒友聚會等等,最常見的莫過於一隻會、半隻會、殘酒會等行式辦理,大家彼此交流與互通有無,這都是很好的活動,因為大家於席間彼此討論一款酒的風味、口感、表現等等,無形中這也是一種類似鬥酒的聚會。
其實在同時間或是相當短暫的時間裡,只要喝下第一款酒後,連續接著聞第二款酒或是喝第二款酒來說,通常不管是嗅覺或是味覺,都會是失真的狀態,就連選桶選酒也是一樣的,同時一次好幾款品飲又都是原酒單桶的話,頂多只是抓出大方向,高酒精度的刺激之下,嗅覺與味覺早就麻掉了,就算是喝水也是起不了多大的做用,拍照出來放上網也只是場面好看,真的品不到細節喝不出真滋味,你我也都不是神人。
許多同好酒友都知道任何的人事物最怕的就是比較,常常也因為一時的比較而錯失一款好酒,有些酒並不是一開瓶就有華麗表現或是讓人驚豔,需要開瓶一段時間後才會慢慢的轉化甦醒。
曾經在一些酒友的私人聚會裡,我有時會帶上兩瓶一樣的酒,一瓶已飲去半瓶,一瓶全新未開,少數酒友會笑說我怕大家不夠喝,但這樣的聚會裡總是會讓酒友對自己威士忌的認知而有所改觀,因為同樣的酒款卻是截然不同的風格表現,一切都只是時間的催化讓酒變化了,當然也有越放滋味越單薄的,驚豔與驚嚇的產生,都來自於打破自有的框架與認知。
一瓶威士忌動輒幾千塊甚至幾萬塊,我們買的不外乎是包裝、年份、酒廠知名度、酒質….等等,但對於酒癡而言,更重視的卻是一款酒的細節變化與一款酒的耐放性,畢竟當威士忌接觸的品項多了以後,不難發現不管是雪莉的風味或是波本的風味,很多酒款可以說是大同小異的,真正的差異性就是在於這些細節變化以及你無法預測的轉化與耐放性。
老酒有老酒的風味與倫理,年少有年少的輕狂與衝擊,每一款酒就像是一個人一樣,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欣賞的角度各自不一,遇到好的老酒特別叫人難忘,那滋味與表現是會勾人回味的,能取而代之的少之又少,就算時間經過再久,你依舊眷戀。
如果不斷的拿酒與酒相比,比到的只是你無止盡的不滿足,得到的是一次又一次的錯失,何不嘗試改變自己,讓自己開始懂的去欣賞每一瓶酒,去了解每一瓶酒真正的風味,唯有靜心獨飲,才能知道當下手中這一杯的真滋味,也才能讓自己不斷的無形中有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