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候,認真說起來是今年,2016年春天的時候,在松菸文創園區裡面的閱樂書店,跟樂評人葉雲平有一場對談,講的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文學、音樂跟酒,對談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就把題目的範圍縮減得精準一些,來講「村上的小說、爵士樂跟威士忌」。(頁首圖片:左為葉雲平,右:蘇重,圖片提供:閱樂書店。)

今天這篇文字,還是圍繞著當天的講座,跟這個主題。有一些內容可能忘掉了,當然也補充了一些講座當下沒有講到,或者是來不及講的東西。


(圖說:村上春樹部分作品封面。)

村上春樹很愛在他的小說裡用一些音樂的典故,爵士樂、古典、搖滾樂都有,在我的印象當中,他耍的這些音樂梗,爵士樂相對是比較多的,畢竟村上年輕的時候在東京開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爵士咖啡廳(就是日本人會說成"爵士喫茶"的店家),整天就是一直聽爵士樂唱片。

不知道在場各位知不知道什麼是唱片側標?很好,很多人都點頭,我自己寫過很多爵士樂的唱片側標跟唱片內頁文字,講到這個,我就要佩服村上春樹一下,我寫側標,一張差不多就八百、一千塊台幣,有時候還更低,村上在1999年的時候,幫唱片公司寫了很短的一個故事作為內頁文字,收了一萬美金,大概夠我寫側標寫個一兩年。那個故事講的是一個會到村上店裡聽爵士樂喝酒的美國黑人大兵,其中的一段,村上寫道:『那是個冷冽的雨夜,她在吧台坐了下來,點了杯威士忌。之後她告訴我,他-黑人大兵-在幾個月前已經返回家鄉。每次懷鄉的愁緒一上了心頭,份外思念家鄉的親人朋友時,他就會來這家酒吧聽比莉哈樂黛。她說:「他真的非常喜歡這間酒吧,最近他寄來一封信,信上提到『為我去趟酒吧,聽比莉哈樂黛。』」說完後她大笑。我從唱片架上挑了張比莉哈樂黛的唱片,放到唱盤上,然後放下唱針…..』

『….我想,那就是爵士樂吧!』村上在文字的最後寫道。如此淡定,卻又是這麼樣insider的斷言。

把爵士樂當成典故放在小說裡面,我覺得,村上春樹是幸運的,在日本,他的讀者有那樣的背景訓練,對爵士樂有一些了解,能夠明白他的梗是怎麼回事,不至於讓他拋媚眼給瞎子看。我就很難想像台灣的小說家,比如說吳明益、胡淑雯他們在作品裡面放進爵士樂的元素,然後效果能像村上這麼好。

其實吳明益還真的用過,在他的《單車失竊記》裡面,他提到一個老鐵馬零件的賣家阿布,阿布有台電唱機跟幾張英文唱片,自稱會的英文字大概就是這幾張唱片的名字的總合,它們分別是Frank & Nancy Sinatra的《Something Stupid》、Patti Page的《With My Eyes Wide Open I’m Dreaming》…..吳明益寫道:「…..阿布說著英語,然後自己便笑了起來,可能是覺得自己的發音怪怪的吧。他的笑帶著尷尬,卻讓我覺得他是一個單純的人,兩個人的距離一下子就拉近了。」吳明益在這裡選的歌名,其實都像是一個一個的隱喻,都跟當下的場景,也就是主角跟阿布的談話有關。

葉雲平打斷我:「其實蘇重,你會覺得村上春樹用這些爵士典故的效果特別好,甚至覺得華文作家很難做到跟他一樣的事,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村上用得很平常心,他沒有高看,或者看低這些音樂跟音樂家,不是拿它們來裝點門面,或是暗示情境的。」

我相信村上要的,是讀者在讀到他文字裡的爵士梗的當下,腦子裡能夠響起音樂,以這一點來說,日本讀者對爵士樂一方面比較熟悉,另一方面日本媒體與商家又經常把爵士樂跟「舶來精品」、「高雅」、「氣質」連結在一起,對於日本讀者接收村上的爵士樂典故是很有幫助的。

然後,村上春樹的「酒評」文字同樣精彩,他曾經應酒商三得利(Suntory)的邀請,撰寫他到威士忌聖地,蘇格蘭艾雷島(Islay)喝威士忌的遊記,後來集結成書,就是在台灣也很受讀者歡迎的這一本《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

書名很棒,村上說:「他試著把旅途中嚐到的各種富有個性的威士忌風味,感覺有後勁餘韻的東西,和在那裏認識的一些"摻有威士忌味道"的人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姿態,轉移成適當的文章形式…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我只要伸出酒杯,你只要接過去安靜地送進喉嚨裡,應該這樣就成了。」

品賞音樂跟酒,是騙不了人的,或者應該說,是騙不了自己的,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你的感官,會有一個直接的反應。同樣的道理,用文字描述音樂跟酒,是很辛苦的一件事,那是將你個人的感官經驗轉換成文字,然後要能夠讓讀者感受到。

村上在《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裡面有一段很精采的文字,以一個酒評+樂評+作家的三重身分來說,像是一個綜合的,跨領域的炫技,村上寫下:「確實拉芙伊格(Laphroaig 台灣常譯為 拉弗格、拉佛格)有拉芙伊格獨特的味道。10年的酒有10年酒的頑固味道,15年的酒有15年酒的頑固味道。……以音樂來說,前者就像強尼葛瑞芬時期瑟隆尼斯‧孟克的四重奏那樣,15年酒,則或許接近有約翰柯川加入的瑟隆尼斯‧孟克的四重奏。」


(圖說:左為鋼琴家瑟隆尼斯孟克,右為薩克斯風演奏家強尼葛瑞芬。圖片翻攝自網路。)

講座的好處就是可以播音樂(網站也可以,我們也放了網路的超連結。)在這裡會聽到以強尼葛瑞芬(Johnny Griffin)擔任薩克斯風手的瑟隆尼斯‧孟克(Thelonious Monk)四重奏所演奏的《Misterioso》一曲,然後再來聽薩克斯風手換成John Coltrane的Monk四重奏所演出的,一樣是《Misterioso》這首曲子。

有什麼不一樣?


(圖說:瑟隆尼斯孟克與約翰科川合作的唱片封面,右上圖片左側為孟克,右為柯川。)

被說成像是10年Laphroaig的葛瑞芬/孟克組合,薩克斯風很認真努力地跟隨著鋼琴的線條前進,你聽得到一點青澀,但是有很厚實強壯的力量,有一種有點莽撞的熱情。被說成像是15年Laphroaig的柯川/孟克組合,你會覺得薩克斯風好像有點亂跑,即興起來跟鋼琴有點距離,彷彿薩克斯風有自己強烈個性,但是聽了一陣子,卻又不像一開始的突兀,會有一種「其實鋼琴跟薩克斯風這樣子搭起來真的有意思。」的感覺。

最好就是現在開這兩瓶酒,大家喝一點!(台下眾人熱烈點頭拍手!)

可惜我們今天沒有準備威士忌,我自己的經驗,品酒會的講解,只要在開始喝酒之後,講師就不應該講太多,因為大家都喝開了。再說,我們今天講座是完全即興,也實在沒確定會講到那些酒。大家可以試著去喝喝看村上在《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書中提到的酒,聽一聽他在《挪威的森林》、《舞舞舞》、《開往中國的慢船》等等書中提到的音樂,然後印證一下,看你是不是認同村上春樹的說法。

這是個很大的題目,今天我們小小地談論了一些,很感謝葉雲平在講座進行中的提點和意見,也謝謝閱樂書店的總顧問張鐵志跟美女店長珊珊,閱樂書店接下來會一直有音樂、文學、旅遊、品酒各種相關的跨界活動,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我是蘇重,下次見。

 

個人頭像照片
蘇重(Ernest Heavy Su),爵士樂評,廣播主持人,Tasting Whatever編輯總監,三邊會會員、包啤社社員,好酒貪吃,身形肥碩,故而以【重】為名,是個不知節制的人。從早期業務工作的拚酒牛飲,到近年的品飲鑑賞,開始以學習的態度踏進酒的世界。著有【Jazz What 爵士入門】一書,共同撰寫【魔岩爵士聖經】、【秘密基地:台北的音樂版圖】、【男孩吶喊自由鳥】、【我愛周星馳】等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