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品酒或是有在鑽研酒的人常常會講什麼酒就該要有什麼風味,不管是威士忌、紅白酒、精釀啤酒又或是其他有特色性的飲品,似乎都有這樣的一個問題,我們這些人一直在講所謂的標準或是經典風味什麼的,好像少了這樣的經典風味又或是該有的特色表現較為清淡就等同是失敗的作品?

 

我不禁開始思考所謂的經典或是特色是如何定義出來的?是應該由多數人共同的感受而認定?還是由生產與製造方來認定?我們的定義與認知是正確的嗎?


(圖說:圖片翻攝自網路)

我跟一般普羅大眾是一樣,我不是天生就懂品酒與享受,我也是從只有聞到酒精味以及喝起來辣不辣口起步,直到我第一次接觸泥煤威士忌被嚇到後,才打開了嗅覺,讓我不再只聞到酒精味,而是原來我也可以聞到一些蜂蜜味等,才開始真正對威士忌起了好奇心而有興趣,從此踏上了我的威士忌人生探索之旅。

 

曾經和許多人一樣進入一種癡迷追求自己所愛的境界,也執著過應該要有什麼樣風味才是正確,然而有一天自己開始思考,而懂得跳脫原本自我框架時,我才發現是自己懂太少且視野太過於狹窄!

(圖說:示意圖,圖片翻攝自網路)

當我們大家都在說什麼類型酒款該有什麼風味同時,你有沒有思考過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各個酒廠真的都是做出所謂標準風味時,酒廠與酒廠之間的風味差異縮小了,那喝酒和品酒的樂趣又在哪?如果都要一樣的風味或是濃郁度時,那買用香精調出來的酒是不是會快一點又省錢?

 

而相同的問題是當我們在追求或是要求該有的經典特色風味時,又有多少人願意付出相對應的價格來買到所謂正確經典風味?

 

當然,每一個人思考與角度是不同的,所以這要回到你個人看法與問自己,但是對於廣大的消費者而言,很多人只在乎合不合自己胃口,更重要是自己買不買的起,這兩個因素是最現實與殘忍,畢竟又有多少人聞的出來也品的懂?

(圖說:圖片翻攝自網路)

不論推廣者也好、愛酒人也好、分享者都好,不可否認大家心中都有所謂的理想,但是當我們在推動或是散播理念去建立所謂的標準時,有時也要反問自己所說所做的一切是合理與正確的嗎?畢竟單一人與單一角度的思考容易有盲點。

 

而對於一般酒友與消費者而言,我會鼓勵你喝的寬廣一點,在喝的過程中來學習才是最快的,當你喝的越來越多與越來越廣時,你也會發現自己越來越不懂,在這時候有興趣的人自然會各自鑽研,也開始有不同角度與看法,直到哪一天你真懂去欣賞各種特色時,我會說恭喜你,你已經自由了,很多的事情你會懂的釋懷與理解,你也開始進入真正享受美酒人生!

 

最後讓我回過頭來問,何謂經典?何謂標準?或只是一個死胡同的框架罷了?

 

答案由你決定!


(圖說:圖片翻攝自網路)

個人頭像照片
吳哲文,酒友們都叫他【小默】,T.S.M.C.(台灣單一麥芽俱樂部)創辦人,T.S.M.C. 台灣單一麥芽俱樂部於 2010.01.10 年成立至今,不定時於北、中、南、花蓮辦理品酒會與品飲技巧教學,不定期受邀擔任品牌客座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