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have all the OLD WHISKIES gone?

威士忌酒價的高漲已經是不可逆、回不去,所有的酒廠都告訴消費者,這是因為老酒庫存不足,但,確實是如此嗎?(頁首圖片示意:網路搜尋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出現很多唱片;網路搜尋老酒,出現很多收購老酒訊息)

蘇格蘭威士忌協會(SWA)每年都會公布統計年報,網路上可直接下載pdf檔案。翻看2013年的統計數字,首先讓我注意的是1982年至2013年蘇格蘭麥芽、穀物威士忌的年產量,我將數字畫成歷線圖如下(缺穀物威士忌2012、2013年之統計):

對照著在這段期間內關廠的蒸餾廠:
1983:Dallas Dhu、Glen Albyn、Glenlochy、Glen Mhor、Glenugie、North Port、Port Ellen、St. Magdalene (Linlithgow)
1984:Lochside
1985:Coleburn、Convalmore、Killyloch、Glenesk、Glen Flagler、Glenury Royal、Millburn
1986:Glenglassaug
1991:Inverleven、Lomond
1993:Pittyvaich、Rosebank
1994:Littlemill

相當叫人疑惑的是,1982~1990年代陸續有17間蒸餾廠關廠,不過麥芽威士忌的產量持續上升,顯然即使受到石油危機衝擊,關掉了這些間小廠之後,大廠更是加足火力的持續生產,一直到1990年產量才開始下滑,而後仍有5間蒸餾廠關廠。以這段時間來看,每7、8年會有一個小高峰,不過2010年以後開始急速攀升,因此若將2013年的產量當作母數,計算從1982年以來的產能比如下:

預期2015年的產量更高,所以從目前的需求量來看,1985年以前的麥芽威士忌產量不到40%,1995年則約60%左右,也因此2015年所需要的20yo、30yo老酒在當年的產量確實不足。

不過我們來看儲存量。下圖是SWA所公佈的圖表,統計了麥芽和穀物威士忌的總量,1982年以前累積了2830百萬公升,1988年來到最低水準,而後逐漸上升:

由於儲存量必須和產量對照著看,所以我將數據重新整理如下:

上圖顯示,每年的用量(裝瓶量)變化不算太大,從1982~2004年期間,大約保持在320~380百萬公升之間。至於年儲存量,在1988年以前確實在吃老本,不過之後便反轉為+值,也就是高於生產量。由此來看,即便產量在1990~1993及1997~2000二度下滑,並且在2000~2004維持低檔,但由於用量同步下降,總儲存量並未因此而降低,所以從1988年以後生產的新酒逐漸累積增加,2013年已超過3633百萬公升,約為1982年的1.3倍。

總結一下,與目前的產量比較,1980年代的產量確實低了許多,但由於更早以前的存量以及歷年來持平的用量,1988年以後總儲存量便逐步提升,以致於讓我懷疑,老酒真的有所不足嗎?

所以,請大家配著1960年代”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老歌的旋律,跟著我唱:
Where have all the OLD WHISKIES gone? Long time passing
Where have all the OLD WHISKIES gone? Long time ago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Gone for cellars every cask.
Oh, when will consumers learn?
Oh, when will consumers learn?

個人頭像照片
邱德夫〔Dave Chiu〕,江湖人稱「威士忌鎮長」,台灣單一麥芽威士忌品酒研究社前任理事長,財訊雜誌「憑高酹酒 此興悠哉」專欄作者,著有《威士忌學》、《美國威士忌全書》、《酒徒之聲》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