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亂唸書的最大樂趣,便是妙手偶得的驚喜,我讀著Paul Strathern所著的《門得列夫之夢:從鍊金術到週期表的誕生Mendeleyev’s Dream: The Quest for the Elements》,突然發現這一段有關「生命之水」的來源。


(圖說:網路上的門得列夫冷笑話圖片:「請問你是週期表的發明人狄米屈 門得列夫嗎?」「碘,鋂」)


(圖說:哈利波特小說《神秘的魔法石》封面)

故老相傳、充滿神秘氣息的鍊金術,其實是由希臘哲學家亞理斯多德所提出的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其後繼者遵循的終極目標,便是燒鍊出所謂的「哲人之石」(Philosopher’s Stone,編按,就是哈利波特小說當中的「神秘的魔法石」又稱賢者之石、點金石),這是一種萬能催化劑,能夠將任何金屬轉化為黃金。進入歐洲中世紀後,不少鍊金術士有了突破,就在1300年後不久,賈傑伯發現了Vitriol,也就是現今我們熟知的硫酸,同時他也描述了如何製造更強的硝酸,也就是王水(aqua fortis,字面的意思就是「強水」,因為它幾乎可以溶解任何物質。)。這項發現的重點在於引出「鍊金液」的觀念,所謂的鍊金液,是一種能促進變化過程的催化劑,但當時的人相信這種物質本身必定具有魔力,因此視鍊金液為長生不老丹,能讓人永生不死,常被當作醫療使用。


(圖說:陽光下的葡萄)

這種作法在發現最重要的鍊金液之後更加盛行,這種鍊金液是另一種形式的強水,也就是所謂的生命之水(或aqua vitae),它是酒經由小心蒸餾後所產生的液體。第一位製造出接近純酒精的人是維蘭諾瓦(Villanova)的阿諾,生於十四世紀的西班牙,他相信哲人之石存在於所有的物質裡,而且可以從物質中萃取出來。這種神秘的觀念跟他從酒中蒸餾出酒精的作法互相呼應。由於鍊金術的象徵主義,酒精被視為日光的精華(日光為天空中的黃金),它穿透葡萄外皮,保存在葡萄汁液裡。

如同王水,酒精也是一種良好的溶劑,不過性質不同,也比較溫和。它具有防腐性,同時在醫學上可用來當作清洗傷口的消毒劑。這種鍊金液的作法很快就席捲歐洲,「酒精」被譯成數種不同的語言:在法語中,它是「生命之水」(eau de vie),在斯堪地納維亞語中是一種釀造酒(akvavi),在蓋爾語(Gaelic)中則為「威士忌」(usquebaugh)。

鍊金術士在中世紀裡紛紛提出重要的科學創意,彷彿是「鍊金術」的副產品一樣,但鍊金術本身卻持續停滯,除了愚人金之外,並沒有什麼進展。這項秘術繼羅馬帝國結束與阿拉伯帝國崩潰後,第三度進入衰退期,但也帶出現代醫學及化學,不過這已經是後話。對我們威士忌酒友來說,最感激的是「生命之水」的發現,aqua vitae朗朗上口,誰知道又有這一段歷史存在?!

個人頭像照片
邱德夫〔Dave Chiu〕,江湖人稱「威士忌鎮長」,台灣單一麥芽威士忌品酒研究社前任理事長,財訊雜誌「憑高酹酒 此興悠哉」專欄作者,著有《威士忌學》、《美國威士忌全書》、《酒徒之聲》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