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蘭威士忌Scotch聞名全球,沒嚐過的也肯定聽過。那蘇格蘭人喝威士忌時聽什麼音樂呢?

三大傳統樂器

說到蘇格蘭音樂,多數的人肯定最先想到蘇格蘭傳統文化的風笛(Bagpipes),它在高地上擅以高亢悠遠的聲音,迴蕩扣人心。當大英帝國在世界舞台崛起時,高地大風笛在英軍高地團的訓練下,成為全世界最知名的風笛,常在軍禮與重大儀式上吹奏。

17、18世紀受到英軍,在蘇格蘭高地特有的斯特拉斯貝舞(Strathspeys)中,風笛成為很重要的樂器,19世紀的蘇格蘭眾多的風笛比賽,更造就了許多著名風笛手,其中最著名的是改良傳統風笛的Alan McLeod,他成功地將蘇格蘭音樂推展至全世界,奠下世人蘇格蘭音樂等同蘇格蘭風笛的既定印象。

事實上,豎琴在蘇格蘭音樂中更早出現,大約在中世紀早期最遲不晚於九世。到了18世紀豎琴更成為蘇格蘭貴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以家中顧請豎琴演奏家為潮流,至今仍有些人認為豎琴,是展現蘇格蘭音樂最恰當、最無可取代的樂器。

另一種代表性的民族樂器是小提琴,尤其在蘇格蘭東北部,至今它仍是蘇格蘭舞曲的最佳詮釋者。西元10世紀蘇格蘭就出現類似提琴類的樂器,16世紀蘇格蘭小提琴樂隊曾在皇宮替蘇格蘭女王瑪麗演奏並得到讚賞。

義大利製琴業的繁榮也促進了蘇格蘭小提琴的發展,18世紀中葉以後的100年間,蘇格蘭的Gow家族的演奏風也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他們發明了上弓斷奏法,發展成為斯特拉斯貝舞曲中鮮明的Scotch Snap技法。

其實蘇格蘭有著豐富的音樂資產,你可以從風笛、豎琴、小提琴三大傳統樂氣切入外,也可以從高地傳統舞、輕快雙人舞、甚至是傳統民謠來入手,甚至古典名家曾為它入樂之外,蘇格蘭音樂風貌遠比想像中豐富。

事實上,融合傳統與創新的蘇格蘭音樂,是「塞爾特音樂Celtic music」的一支,這個名詞通常用來指愛爾蘭蘇格蘭音樂,在英倫三島甚至塞爾特移民很多的美洲大陸都可以聽到這種音樂。不過,現在「塞爾特音樂」已經成為唱片公司宣傳上的一種概念,民俗味道比就沒有這樣純正了。

傳統蘇格蘭民謠

蘇格蘭民謠(Traditional Scottish Folk)至少有四、五百年歷史,有些名曲至今還世界聞名,像那首在畢業典禮上會唱的《驪歌Auld Lang Syne》,就是蘇格蘭民謠《友誼地久天長》又名《一路平安》,當年電影《魂斷藍橋》男女主角的最後一支舞就是配上這音樂,如今舞會上以《Auld Lang Syne》為最後一首舞曲已成「慣例」。在英、美等國,也會在新年鐘聲響起時,告別往日、迎向未來的氛圍下,人們一邊唱《Auld Lang Syne》、一邊喝威士忌,歡呼擁吻身邊的人。

此外,蘇格蘭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著名民謠,例如《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羅夢湖畔Loch Lomond》、《安妮蘿莉Annie Laurie》等等,相信旋律一響起你肯定有聽過。而配上蘇格蘭國民詩人羅伯勃恩斯(Robert Burns)詩作的歌曲,更是不計其數,句句珠璣。

而這些年蘇格蘭民謠更有復興之勢並且席捲流行樂壇,發展出充滿民族生命力的蘇格蘭流行歌曲(Scottish Popular Ballads),融合代表性的傳統樂器、鮮明民謠元素(也讓蘇格蘭格子裙Kilt重返時尚潮流)、以及新的流行語彙,再度讓蘇格蘭音樂吸引全球矚目,其中最值得膜拜的人物就是1915年出生的Ewan MacColl。

(未完,請點下一頁)  

 

融入古典音樂中

別以為蘇格蘭音樂只有鄉野的粗俗,隨著時間其實它們也鑲嵌進了古典樂的行列中。就有學者討論塞爾特的jig舞曲是否正改編自巴羅克時期流行於義大利的gigue舞曲。

「交響曲之父」海頓也曾在蘇格蘭出版商喬治‧湯姆森(George Thomson)的委託之下,收集民間歌謠改編成超過四百首的蘇格蘭歌曲,風格輕鬆愉悅,充滿感性與機智,雅俗共賞,編制上則是以男高音、女高音搭配鋼琴三重奏的方式呈現。

2009年海頓逝世200週年時,Brilliant唱片公司根據海頓原譜,歷經六年搭配柯隆海頓機構的學者以及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蘇格蘭文學系教授的協助考據下,完成海頓蘇格蘭歌曲全輯錄音,更全部以蘇格蘭古文演唱。

此外,「幸福小子」孟德爾頌年輕時候旅行不斷,來到蘇格蘭不僅留下多幅畫作,更寫下膾炙人口的《第三號a小調「蘇格蘭」交響曲,作品56》,共四個樂章成為浪漫主義音樂交響曲的代表作之一。

他於1829年7月30日造訪愛丁堡以及蘇格蘭女王瑪麗之家Holyrood Palace,並在皇宮邊的修道院遺跡獲得16小節樂句靈感,也成為「蘇格蘭」交響曲序奏部的旋律。次年旅行義大利,譜寫完成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後,拖到1842年1月20日才在柏林完成「蘇格蘭」交響曲,當時孟德爾頌33歲。

 「蘇格蘭」交響曲首演於1842年3月3日,由孟德爾頌本人指揮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舉行,同年5月他第七度訪問英國時,在白金宮謁見維多利亞女皇,並把此曲呈獻給女皇,獻辭更印在1843年出版的樂譜上。

當今蘇格蘭音樂的搖籃 

回顧著輝煌的過去,那蘇格蘭音樂的明日何在呢?建立於1845年的皇家蘇格蘭音樂戲劇學院無疑是重要搖籃,該校由音樂學院、舞蹈學院和青少年學院等3所學術中心組合而成,是現今英國最富盛名的藝術類大學之一。英國《衛報》2008年的音樂藝術類院校評選排行榜中,這間位於格拉斯哥的皇家蘇格蘭音樂戲劇學院的排名,更高居首位。

此外,大大小小眾多的塞爾特蓋爾詩歌音樂節、蘇格蘭民歌節,也是讓蘇格蘭音樂生生不息的溫床,人們能在節慶中展現從生活、靈感、傳統裡衝擊出來音樂結晶,繁衍出無數蘇格蘭音樂火苗。而精采、令人嘆為觀止為期三週的愛丁堡藝術節,以及藝術節期間在愛丁堡城堡前舉行的軍樂儀隊的表演 (Military Tattoo),更能讓你親炙蘇格蘭音樂的無比熱力。

  (未完,請點下一頁)   

蘇格蘭威士忌 

概略談過蘇格蘭音樂之後,你是否手舞足蹈、嗨了起來了呢?除了音樂,蘇格蘭還有更能讓你血液沸騰的就是威士忌。蘇格蘭威士忌是五大威士忌強國的龍頭,其中尤其以強調彰顯酒廠風土特質的單一麥芽(Single Malt)最為迷人。

蘇格蘭的威士忌產區,有幾種分類,最基本會分成:低地(Lowland)、高地(Highland)、斯貝塞(Speyside)、島區(Island)四大區,不過在這裡會再深入提到兩區。先來看低地區,從格拉斯哥到愛丁堡這兩大城拉一條直線,以南到與英格蘭的街交界處,就是低地區,相對來說就是緯度低、地勢低。傳統上低地酒廠受到愛爾蘭影響,有不少三次蒸餾,口味較為清淡,目前僅存的酒廠並不多。

低地區最具代表性的酒廠就是號稱「低地之王」的歐肯特軒,歐肯特軒在酒標上畫了三支之六氣,就顯示自己為三次蒸餾,因此酒體較為輕盈。不過它的三桶(Three Wood)先後在三種不同的橡木桶中熟成,美國波本桶、西班牙Oloroso雪莉桶、西班牙PX雪莉桶,因此風味相當華麗。

高地區顯然就是跟低地區相對的一個概念,緯度高、地勢高,而且高地範圍大、酒廠多,風格各異,簡單來說就是比低地來得多元複雜。儘管蘇格蘭的最高峰(其實也是全英境內最高)的Ben Nevis高度才1344公尺,但高緯度讓這些不太高的山卻有充足的雪水,夏天融化時便可以釀酒。

同時高地區山與山之間的谷地(Glen),更是許多酒廠的最佳所在,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蘇格蘭酒廠都稱為「格蘭XX」的原因,因為酒廠就為處山谷。近來有款重返台灣市場的高地威士忌不可錯過,大摩雪茄(The Dalmore Cigar Malt)是款專為雪茄愛好者應運而生的產品,同樣是三桶熟成卻更為特別,美國白橡木波本桶、30年歷史的西班牙Martusalem Oloroso雪莉桶、法國波爾多卡本內蘇維翁葡萄酒桶,呈現了首席調酒師Richard Paterson精準地用桶哲學。

斯貝塞區就是斯貝河(Spey River)流經的區域,也是蘇格蘭威士忌產區中的黃金地區,上百間的蒸餾廠有近半都在這區>

在Dave Broom所著的「世界威士忌地圖」一書中,還把斯貝塞區細分成:南斯貝塞區、本利林蒸餾廠群、達夫鎮蒸餾廠群、基斯鎮至東部邊界、羅斯鎮蒸餾廠群、艾爾金至西部邊界等六個子區,不過這可是專家級的分類,我們只要記得斯貝塞區就在高地,所以屬於高地區。這區從1824年才逐漸成形,當格蘭利威(Glenlivet)成為該區第一家取得合法執照威士忌的同時,它也以清新淡雅的風格成為當時斯貝塞區引領新風潮而如今成為該區典型的代表。

五年前大舉擴廠,如今站上全球Single Malt銷售龍頭的格蘭利威,我個人仍會推薦它的12年款。淡雅的小白花香說明了波本桶的強烈影響,平衡雅緻的酒體則像少女一般自然脫俗,是款可以天天陪伴你的威士忌。

談完本島讓我們來談島嶼,蘇格蘭地形東海岸的線條完整、甚少島嶼,所以島區主要集中在西海岸的破碎海岸線上頭。有酒廠的島嶼包括仍在興建新酒廠的路易斯島,以及擁有Arran酒廠的亞倫島、擁有Jura酒廠的侏拉島、擁有Tobermory酒廠(它們生產的泥煤版叫Ledaig)的茂爾島、擁有Talisker酒廠的史凱島、以及擁有Scapa和Highland Park兩家酒廠且位於最北端的奧克尼島。

島區威士忌不少,我們就挑愛倫14年好了。愛倫酒廠是個相當年輕的酒廠,位於低地西海岸的愛倫島上,酒質受到Kintyre半島花崗岩、輕柔泥煤、海風吹拂的暗示影響,呈現一種新派的海島風。

也許你發現我漏個一個重要的「島」,沒錯因為這個島必須單獨拿出來一提,擁有八家酒廠的艾雷島(Island of Islay)絕對是不可不知的「威士忌聖地」。艾雷島據稱是整個蘇格蘭最早開始釀威士忌的地方,現有波摩、拉弗格、雅柏、拉格弗林、庫伊拉、布納哈本、布萊迪、齊侯門等分屬不同集團的八家酒廠,艾雷島的酒多數以濃淡不一、輕重各異的泥煤風味聞名於世。

讓我來推薦位於艾雷島中部小鎮的波摩15年Darkest,它濃郁複雜的口感不僅使人回味無窮,更會讓你想進一步了解波摩。這個酒廠是蘇格蘭最古老的威士忌酒廠之一,從1779年創立以來,仍堅持傳統古法製酒,以人工攪動方式來發麥。他的水源來自Laggan河經過高山岩層和地下泥煤層的過濾後,更顯純淨甘甜,另外再用當地浸泡過海水的泥煤來燻乾麥芽,呈現獨特的波摩泥煤味。1995年更獲得國際葡萄酒與烈酒比賽(IWSC)「年度最佳蒸餾酒廠」殊榮。

走文至此,讓我們來談坎貝爾鎮(Campbeltown),是我提到的六區中最特別的一區,位於蘇格蘭西部琴泰岬半島上的一個城市,2011年統計人口約4,852人。這裡曾擁有多達34座蒸餾廠之多,而被稱為「世界威士忌之都」,不過由於美國禁酒法和大蕭條影響,現在沒落到只剩三座。

創立於1828年的雲頂(Springbank)酒廠,旗下的10年最能讓你體會這區的過往風華。酒廠170年來一直都由Mitchell家族經營,從發酵、蒸餾到儲存都完全遵古法,不僅採地板式發芽(floor maltings),還用艾雷泥煤烘乾,酒廠更具備三次蒸餾的設備與技術,因此這個酒廠可以釀造出三種截然不同的風味,而推出三個品牌的Single Malt。其中赫佐本(Hazelburn)的麥芽並未經過泥煤烘烤,並進行三次蒸餾,口味走清爽風;而雲頂(Springbank)則是中度泥煤烘烤過,兩次半的蒸餾,口味介於赫佐本以及朗格羅之間。朗格羅 (Longrow)是酒廠的第三個品牌,口味線重度泥煤烘培的麥芽所釀造而成。

聽著蘇格蘭音樂,嘗試著上述的六款各區蘇格蘭威士忌,感覺整個人就像神遊了整個蘇格蘭地區,體驗了當地的風土文化。體內血液就像在音樂與酒精的雙重催化下,更快速地沸騰了起來。

(全文完)
原刊登於【樂覽】雜誌

個人頭像照片
賴偉峯(Otto Lai,歐頭)The Keeper of the Quaich、《Tasting Whatever網站》執行長、《汽車線上》顧問、《逍遙遊艇風尚誌》編輯顧問、《大寫出版》特聘研究作者、「古典啟示錄」百萬部落客&好家庭聯播網廣播主持人、《鏡週刊》「酒誌」專欄作家、WSET Level3修業中。小學音樂班、大學念純數、當兵玩樂團、就業因為音樂投身傳媒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