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品味】
皇室珍藏普及成庶民品味
從法國大革命談兩座法國皇宮

【撰文:賴偉峯Otto Lai】

 
2016年7月14日法國國慶之前,巴黎發生了恐怖攻擊事件,全球為之不安。其實,早在1789年的7月14日,當法國民眾攻進巴士底監獄,開始了法國社會翻天覆地的革命(這也是為什麼法國國慶選擇這天),甚至威脅到整個歐洲貴族王室的生存,當時的不安氣氛絕對遠高於才發生過的恐攻!

但如今7月14日的法國國慶,每年都有慶祝遊行穿越凱旋門,法國早已實施民主共和多年,法國人民也沒有拋棄當年君主專政時對精緻生活的講究,甚至把法國文化的細膩與影響擴及全球。

法國大革命改變了法國、改變了歐洲,其中有些改變到現在都跟我們息息相關。舉例來說,兩座相當知名的法國皇宮都因此產生了質變,從金碧輝煌不可一世成為平常百姓的美學教室。

先來說說凡爾賽宮(Château de Versailles),它位於法國巴黎西南郊外,197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其實早在1624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三買下它,起初拿來當作狩獵行宮,當時只是一座磚石屋

1660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參觀財政大臣富凱(Fouquet)的府邸(Château de Vaux-le-Vicomte),為其房屋與花園宏偉壯麗,當時王室的任何一座宮殿都無法跟它相比,路易十四一氣之下把富凱以「貪污」罪名送入巴士底獄,並命令國王首席園丁安德烈·勒諾特爾(André Le Nôtre)負責規劃美麗園林造景,建築家路易·勒沃(Louis Le Vau)負責擴建宮殿,替自己打造新的凡爾賽宮,另外又加上皇室畫家勒布倫(Charles Le Brun)負責室內外裝璜,組成超強的工作團隊。1668年凡爾賽宮終於成為「太陽王」路易十四的正式皇宮,且成為十七世紀最具巴洛克藝術典型傑作。

1682年5月6日路易十四宣布將法蘭西宮廷從巴黎遷往凡爾賽,1688年凡爾賽宮主體部分的建築工程完工,不過整個宮殿和花園建設直至1710年才全部完成。這裡成為歐洲最大、最雄偉、最豪華的宮殿建築,並成為法國乃至歐洲的貴族活動中心、藝術中心和文化時尚的發源地。不僅是法蘭西文化藝術登峰造極的象徵,全盛時期宮中居住的王公貴族、主教及侍從僕人竟達36000名之多。

凡爾賽宮宮殿為古典主義風格建築, 左右對稱,造型輪廓整齊、莊重雄偉,被稱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內部裝潢則以巴洛克風格為主,少數廳堂為洛可可風格。建築風也引起俄國、奧地利等國君主的羨慕仿效,舉例來說:彼得一世在聖彼得堡郊外修建的彼得大帝夏宮、瑪麗亞·特蕾西亞在維也納修建的美泉宮、腓特烈二世和腓特烈·威廉二世在波茨坦修建的無憂宮、以及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修建的海倫基姆湖宮,幾乎或多或少都仿照了凡爾賽宮。

不過好景不常,凡爾賽宮跟羅浮宮同樣在法國大革命中,遭毀壞。1789年10月6日路易十六被民眾挾持到巴黎城內,也等於替凡爾賽宮作為王宮的歷史劃下句點。之後在大革命中,凡爾賽宮被民眾多次洗劫,宮中家具、壁畫、掛毯、吊燈和陳設被搶,宮殿門窗被拆除毀壞。原本絕美佔地8000公頃的凡爾賽宮園林,大革命後至今只剩下815公頃。路易十四時代裡有1500多座晶瑩壯麗的噴泉,如今只剩300多座。

1793年凡爾賽宮內殘餘的藝術品和家具全部運往羅浮宮,此後這裡淪為廢墟達40年之久,直至1833年路易·菲利普國王才下令修復將其改為歷史博物館。在電影《美人情園》(A Little Chaos)中,描述一個才華出眾的女園藝師莎蘋貝拉(凱特溫絲蕾飾)擔任國王路易十四凡爾賽園林設計師的工作,說明她憑著令人折服的技藝、溫柔堅毅的個性,溫暖了路易十四也得到他的信任。

而最早干邑酒莊馬爹利成立於1715年,一向對於藝術活動的贊助不遺餘力,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2010年贊助凡爾賽宮的活動。如果你問我,馬爹利為何贊助凡爾賽宮的活動?談到凡爾賽宮會想喝哪款干邑?

我想一來馬爹利長期以來跟法國皇室的關係,以及追求精緻品味的精神當然讓他們願意贊助凡爾賽宮。更何況凡爾賽花園裡百花齊放,置身其中的滋味雖然我個人並未體驗過,但我們卻能從馬爹利的頂級干邑中來加以想像。

我想選一款「花香味強的馬爹利干邑白蘭地」,根據先前的品飲經驗,馬爹利藍帶干邑白蘭地百年限量Cordon Bleu Centenary Edition紀念款所附贈的精選生命之水相當適合,紀念款建議售價新台幣10,000(購買請洽保樂力加尊榮服務專線 02-77328967)。

藏酒論壇編輯總監蘇重,曾經這樣描述這款酒:「糖果甜香,淡雅花香,後段香氣有果乾的氣味。真的是很像最頂級品質的龍鬚糖,細緻甜美,一進到口中香氣跟甜蜜口感就散發開來。」

而我個人品飲這款酒以後是這樣寫的:「酒色相當淡,蘭花的香氣,淡淡太妃糖味道,香氣非常優雅耐聞,後味就是經典干邑的味道。入口層次相當多,豐富的花草香、新鮮水果味、細緻悠遠,入口酒體就是粉嫩的,感覺好像吃到拉很細的龍鬚糖,所以也是款非常完美的甜點。舌頭上沒有單寧感,雖然很貴,但會秒殺,也會想掏錢買。」

單喝這杯馬爹利藍帶干邑白蘭地百年限量Cordon Bleu Centenary Edition紀念酒固然夠精彩,但如果配上一曲音樂,肯定更合拍!建議您聽聽十九世紀法國歌劇作曲家德利伯(Leo Delibes,1836-1891),選自他歌劇「拉克美」(Lakme)中,由女高音與次女高音一同演唱的「花之二重唱」(The Flower Duets)

再來聊聊位於塞納河畔的另一間法國國王的皇宮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這裡現在是世界參觀人數最多的藝術博物館,收有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古代東方、古代埃及、古希臘羅馬等7大類藏品,件數多達3.5萬,不過先前卻是法王住過的皇宮。但你知道嗎?羅浮宮更早以前僅是原本是法國皇室的寶藏室跟武器室,之後甚至成為了監獄。


14世紀,查理五世(Charles V le Sage)搬遷至此,是第一位搬進羅浮宮的法國國王。1546年,法蘭索瓦一世(Francois I)成為居住在此的第二位國王,並命令建築師皮耶·勒柯(Pierre Lescot)按照文藝復興風格對其加以改建,並於1546年至1559年修建羅浮宮建築群最東側的卡利庭院(Cour Carree)。

波旁王朝開始,幾位路易皇帝都對羅浮宮或多或少有意見。路易十三修建了連接羅浮宮與杜伊勒里宮的大長廊;路易十四則是要求建築師比洛(Claude Perrault)和勒沃(Louis le Vau)將羅浮宮的東面以法國文藝復興風格(法國古典主義風格)加以改建。但他也曾很矛盾地曾計劃要放棄羅浮宮,想將其拆除,但後來改變了主意,讓法蘭西學院、繪畫和雕塑學院以及科學院搬入羅浮宮的空房。

1750年法王路易十五正式提出了拆除羅浮宮的計劃。卻因為皇室已經太窮了,沒有足夠的金錢來僱傭拆除羅浮宮所需的工人,羅浮宮才逃過一劫得以保留至今。1789年10月6日,巴黎的民婦集群前往凡爾賽宮,將法王路易十六挾持至巴黎城內,安置於杜伊勒里宮,某種程度算是成為階下囚。

法國大革命期間的1793年8月10日,共和政府決定將收歸國有的王室收藏集中於羅浮宮,並將其改作為博物館向公眾開放,命名為「中央藝術博物館」,全球民眾終於得以一窺幾百年來法國皇室的收藏。11月8日,博物館正式開放展出了587件藝術品,之後政府又陸續從教堂、貴族和地方政府等處沒收不少藝術品,大大地補充了羅浮宮博物館的收藏。

說到法國國王對藝術品的收藏,始於法蘭索瓦一世時期,法蘭索瓦一世曾從義大利購買了包括「羅浮宮鎮館之寶」達文西的蒙娜麗莎在內的大量藝術品。到了路易十四時期,法國王室已經收集了約2000幅油畫、150多座雕刻、700多張素描、以及其他大量美術作品。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也分別陸續從義大利、佛蘭德斯和西班牙購入藝術作品。

拿破崙在征服歐洲各國的同時,將被征服國家的藝術品大量運回法國,送入羅浮宮(此時已改名為「拿破崙博物館」)。 此後的100多年裡,羅浮宮的收藏範圍不斷擴大, 隨著藏品數量的增多,展覽空間越來越小。1981年,法國政府決定將羅浮宮建築群的全部建築都規劃為博物館,並對羅浮宮實施了大規模的整修。

而知名華裔美籍設計師貝聿銘所設計的透明金字塔建築,也成為羅浮宮中央廣場的重要地標。在丹布朗寫的小說而拍成的電影「達文西密碼」中,羅浮宮也是故事發展的重要場景。

不過,皇宮跟寵妃一樣,一旦失勢,就註定受到冷落。1682年至1789年當法國宮廷移往凡爾賽宮後,當時羅浮宮的擴建再度終止…。

這次我們從法國皇宮聊品味就談到此?下回再跟您聊聊法式生活,品飲頂級干邑白蘭地配音樂。

 

 

個人頭像照片
賴偉峯(Otto Lai,歐頭)The Keeper of the Quaich、《Tasting Whatever網站》執行長、《汽車線上》顧問、《逍遙遊艇風尚誌》編輯顧問、《大寫出版》特聘研究作者、「古典啟示錄」百萬部落客&好家庭聯播網廣播主持人、《鏡週刊》「酒誌」專欄作家、WSET Level3修業中。小學音樂班、大學念純數、當兵玩樂團、就業因為音樂投身傳媒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