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很難看到亞瑞尼紅酒 (Areni Country Wine) 的蹤影,畢竟這只是口味普通的平價酒款,但若有機會去亞美尼亞(Armenia),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千百年來那裡每一家餐廳、每一間酒館、每一回慶典、每一次歡宴,亞瑞尼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味道;簡言之,亞瑞尼流淌在所有亞美尼亞人的血管中。(頁首圖片:亞瑞尼紅酒,圖片翻攝自 https://www.vivino.com/

一般來說,看到文章內出現「千百年來」這類字眼,十之八九是種修辭的誇飾;但在本文中這四個字,不但不誇張,甚至未能道出完整事實。


(圖說:一派荒山景象的Vayots Dzor

「哀愁之鄉」瓦約茨佐爾 (Vayots Dzor) 位於亞美尼亞東南方、是該國的邊界省,也是人口最稀疏的行政區;初到此地,望著四處不見邊界的窮山荒坡,很難相信這裡是高加索地區最大的紅酒產地。但若沿著路切過山谷進入亞瑞尼村,屋舍、小河、葡萄園,連空氣都滿是紅酒味。

億萬年來亞帕河 (Arpa River) 的地質力在石灰岩山區溶切出無數山洞。這些涼爽舒適的天然庇護所,從遠古時代起就是當地人最好的住宅;他們生於斯、長於斯,死了也埋葬在洞穴深處。然後不知從何時起?也不知道是誰發明了釀酒?總之,紅酒成為這些遠古人的良伴,揮發著他們的歡喜哀愁。


(圖說:亞瑞尼一號溶洞 Areni-1 Cave,圖片翻攝自維基百科)

冷戰時期蘇聯替這些溶洞編了號,變成核戰發生時的避難處,其中最大的就是亞瑞尼一號 Areni-1。由於這洞穴一直都是當地人最重要的穴居所,各時期文化遺跡層層堆疊,沒有足夠經費與專業能力,根本無從考掘!


(圖說:Areni-1 winery,圖片翻攝自網路。

直到2007年亞美尼亞政府透過國際合作終於籌足經費,開始挖掘裡面的遺跡。到了2011年一月,考古學家挖出了遠古的釀酒廠:榨汁平台、發酵區、熟成區、儲藏區一應俱全。同年八月,他們在此處挖出一隻大體完整的皮製鞋。根據進一步研究,那隻鞋距今超過5500年,從此被稱為 Areni-1 shoe;那座釀酒工廠的殘留酒石酸則超過6000年,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釀酒工廠,被考古學家命名為 Areni-1 winery。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分析榨酒區殘留的葡萄籽基因,發現其品種是釀酒葡萄 (Vitis vinifera),而非野生葡萄 (Vitis sylvestris)!雖然學者公認人類在新石器時代就馴化出了釀酒葡萄,但此處的發現終於確認了石器時代末期人類的釀酒能力。

最早的亞瑞尼酒文字紀錄,出自公元前八世紀烏拉爾圖王國 (Urarṭu) 的楔形文字紀錄。從這些紀錄可以看出,亞瑞尼是整個兩河流域到高加索地區最大的紅酒生產與銷售地。到了公元前四世紀,這裡已經變成波斯帝國的一部分;那時蘇格拉底的學生色諾芬 Xenophon 加入僱傭兵團,參與波斯的王位爭奪戰失敗後,為了殺回希臘,色諾芬帶領殘軍曾經路過此地。色諾芬的回憶錄《長征記》 “Anabasis” 寫道:「當地人有如此多酒,他們在房子裡建造了大量的灰泥膠合儲水池來存放。」(第四卷第二章23節)

之後這個豐饒小村經歷了歷史沖刷,有時獨立、有時被征服,到了12世紀,這裡成了基督教國家蘇尼克王國 (Kingdom of Syunik) 的領土。至於早已成了伊斯蘭信仰的波斯,這時正是塞爾柱帝國時期 (Seljuk Empire)。

依照教義穆斯林不可喝酒、釀酒,但人類對酒精的需求又是無可避免,於是大量亞瑞尼酒仍然透過各種管道進入波斯地區。那時在帝國首都伊斯法罕 (Isfahan) 有位在天文學、數學尤其是代數有卓越貢獻的天才學者,特別喜歡在工作餘暇狂飲亞瑞尼,酒酣耳熱時趁興寫下些四行詩。

十九世紀英國人愛德華費茲傑羅 (Edward FitzGerald) 把一部分四行詩翻譯成英文,並用「四行詩」的波斯文命名這本詩集;之後廿世紀物理學家黃克孫用七言絕句體將英譯轉譯為中文。從此,中文世界多了本帶著酒香的《魯拜集》 “Rubaiyat of Omar Khayyám”。

黃譯第91首下半:「遺身願裹葡萄葉,葬在名花怒放中。」
“And lay me, shrouded in the living Leaf,
By some not unfrequented Garden-side.”
92首上半:「死化寒灰帶酒香,河山千古葬遺觴。」
“That ev’n my buried Ashes such a Snare
Of Vintage shall fling up into the Air”

詩人周夢蝶在詩集《孤獨國》〈行者日記〉註解中寫道:「峨默‧開陽,波斯詩人,《魯拜集》作者,有『遺身願裹葡萄葉,死化寒灰帶酒香』之句。」

周夢蝶大概是看錯了黃譯,但卻無意中再創作出了更能反映奧馬開儼人生觀的詩句。於是對於我等酒徒,最美好的該是開瓶好酒,吟誦經過層層轉譯、再創作出的詩句——遺身願裹葡萄葉,死化寒灰帶酒香——和奧馬開儼共飲千年時光。

個人頭像照片
黎時潮(Roger Li),台北愛樂廣播電臺的創台總工程師,曾任《台北爵士夜》節目主持人,著有《爵士樂的故事》等書籍。黎時潮的博學,在朋友圈中蔚為傳奇,號稱「無用知識君王」、「惡趣味冠軍」。喜愛美食美酒的黎時潮,在專欄「酒食潮」當中,為大家帶來神奇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