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在臺灣對每一代人而言都有不同記憶,在日劇時代比較窮苦的家庭與老一輩人,會將番薯採收後刨成一絲一絲的番薯簽,接著再將番薯簽攤在太陽下曝曬成乾轉為乾糧存放,直到要料理三餐時,再把稀少的白米摻和大量番薯簽乾煮成番薯簽粥來果腹。(頁首圖片:通霄甘藷,圖片翻攝自農糧署網頁)


(圖說:烤地瓜是台灣平民美食,圖片翻攝自網路。)

而番薯在我兒時記憶就是每天下午或傍晚時分,巷弄裡就能聽到遠處烤番薯的叫賣聲,偶爾想吃烤番薯的我,就會打著赤腳去追販賣烤番薯的三輪車,當買到用報紙包著燙手的烤番薯時,再開心的跑回家馬上大快朵頤吃的津津有味,而我永遠也不會忘記打開報紙聞到那股讓人垂涎三尺的烤番薯焦甜香。

 

然而,現今社會也已很少聽到烤番薯的叫賣聲,最常看到的烤番薯是躺在超商機器上,並且看起來乾扁又沒香氣,讓我一看再看連買來嘗嘗的念頭都沒有。


(圖說:地瓜酒窖藏示意圖,圖片翻攝自網路。)

也慶幸臺灣發展至今已沒早期困苦,番薯也不再是窮苦人家的主食,甚至番薯搖身一變成為非精緻澱粉食物,相當營養健康又有豐富的善食纖維。除此之外,現今番薯也已加工發展出許多不同特色食品,例如酥脆好吃的番薯餅、地瓜圓、地瓜酥美食,近年來更有所謂的地瓜酒。

 

 


(圖說:恆器製酒創辦人 羅己能)

小標: 憨人

 

而提到地瓜酒,在臺灣用地瓜為原料製酒的不多,其中一位就是恆器製酒的羅己能,外表木訥寡言的羅己能並非製酒相關產業科班出身,全是自行看書與實驗以及向他人討教一路摸索學習而來。

 

只是這一切故事的起源自家庭變故以及臺灣人不認輸的硬漢精神。

 

當然羅己能一路走來歷經過許多挫折也嘗盡人情冷暖,或許在深夜無人時刻曾獨自流淚,但他卻從沒放棄過。天亮了又是新的一天,擦乾眼淚繼續當個傻子,他戴著鋼盔掩耳拼命往前衝,不管失敗多少回都還是要衝,這一切全是為了爭口氣,你說傻不傻?

 


(圖說:恆器 60度地瓜原酒,圖片翻攝自恆器臉書粉絲專頁。)

小標: 態度

 

恆器地瓜酒選用的是雲林縣水林鄉所出產的臺農57號黃皮黃肉地瓜,而水林鄉正是全台知名的地瓜產地,地瓜的品種多以及品質好。或許選用臺農57號地瓜在製酒成本上會比一般地瓜貴上許多,但唯獨臺農57號地瓜蒸餾出來的香氣較為濃郁又甜美迷人,因此就算價格再高,這一切對羅己能來說都值得。

 

雖有上等原物料打根基固然重要,但製酒並非有好原料就一定產好酒,製程才是影響地瓜酒風味最重要的核心技術。

 

恆器地瓜酒在發酵階段就實驗了無數次,不論長天期或短天期發酵,最終才歸納研究出長天期發酵製程所蒸餾出來的風味最好,而這一發酵所需時間就長達80天來緩慢發酵。在這講求效率且要產量又能賺快錢的時代裡,耗費80天發酵已可堪稱第二憨。

 

就在這所有一切看似憨人的堅持與選擇,回歸的就是人的本性與態度。

 

小標: 有故事的酒更香醇

 

或許天公疼憨人。

 

這幾年恆器刻苦耐勞跑遍各地參加酒展以及舉辦品酒會努力推廣,就算再苦再累也終於闖出成績與知名度,所有一切辛苦也總算值得。而讓人更沒想到的是恆器今年攜手廟宇彩繪大師洪平順共同合作,推出門神禮讚外更拍了一部廣告片。


(圖說:恆器門神禮讚 圖片翻攝自古華酒藏網站。)

就在這一切看似行銷與包裝之下,有些人可能不以為然,但其實細看這一切廣告與包裝,都有許多不同含意與深度。

 

廣告影片裡傳遞了雲林縣水林鄉的地理環境與農特產,也傳遞了廟宇文化隨時代演變的問題,更講到匠人與職人的本份態度,雖然都是短短簡述帶過,但都充滿了情感與為人處事的態度。

 

在這時代我們往往太過於看重表象,喝酒的人太過於執著,酒老是只有好不好喝頗為無趣。其實許多酒與酒廠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就如這地瓜酒乘載著羅己能一路走來的淚水與艱辛故事,彩繪工藝訴說著匠人態度與審美感,兩尊門神的秦叔寶與尉遲恭則可玩味古早傳說故事。

 

所以喝酒也能喝的有深度有故事有美感,只要你懂得欣賞,那你手中這杯酒就不止是杯酒,而是一杯喝起來甘甜醇厚又有味的一杯番薯酒。

個人頭像照片
吳哲文,酒友們都叫他【小默】,T.S.M.C.(台灣單一麥芽俱樂部)創辦人,T.S.M.C. 台灣單一麥芽俱樂部於 2010.01.10 年成立至今,不定時於北、中、南、花蓮辦理品酒會與品飲技巧教學,不定期受邀擔任品牌客座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