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酒杯,特別是葡萄酒杯,大家對葡萄酒杯的形狀與材質都有一些了解:你知道葡萄酒杯有長長的杯腳,持杯的時候不能握杯身而要持杯腳或杯底,你也可能知道好的葡萄酒杯都是水晶玻璃製成的,但其實現代這些價格不一,形狀各不相同的玻璃葡萄酒杯都是在工業革命後才漸漸發展而成的,那麼在工業革命之前人們是用什麼杯子喝酒的呢?
(頁首圖片:專業酒杯品牌Riedel的品杯會活動照片,圖片來自”侍酒師幫幫忙”臉書粉絲專頁)


(圖說:獸角杯壁畫,圖片翻攝自網路。)

玻璃製品早在公元前2500年就已出現,原料多半來自天然的火山玻璃。在古羅馬時期,因為手工加工不易,玻璃酒杯是奢侈品,與金器銀器一樣昂貴。公元初年,獸角是最普遍使用的酒具之一。現代人很難想像,早期教堂聖餐儀式上盛放葡萄酒的容器正是獸角獸角作為「聖杯」在聖餐上的使用,直到公元785年才被明令禁止(因為獸角在聖經中常與偶像崇拜連在一起)。木製聖杯隨即取代獸角杯;


(圖說:金屬酒杯示意圖,圖片翻攝自網路。)

又過了近400年,聖杯的材質逐漸改為金屬。這時葡萄酒杯最容易辨認的長長的杯腳已經出現,當進行聖餐禮儀時,有了有杯腳的杯子,神父或祭司可以更輕鬆地將聖杯舉高,以供所有人觀看。除了金屬酒杯,一種木製的大酒杯曾在公元900年前後頗為盛行,而公元15世紀前後格外流行的則是一種皮革製成帶把手的酒杯。


(圖說:水晶雕花酒杯示意圖,圖片翻攝自Baccarat品牌官網)

玻璃酒杯約在十五世紀的義大利威尼斯開始普及,那時的威尼斯是世界玻璃吹製工藝的中心。當時的威尼斯人已經學會如何製造出水晶玻璃,後世的葡萄酒杯幾乎均以水晶玻璃為主要材料。威尼斯的玻璃工匠除了在材料上的創新,也發展許多裝飾手法,還有玻璃染色的手法,當然,玻璃染色這種工藝與教會美麗的彩繪玻璃也有密切的相關。總之,威尼斯的手工雕花水晶酒杯成為當時貴族與富人爭相購買收藏的奢侈品。今天若你有機會去威尼斯旅遊,玻璃工坊常常是一定會安排的參訪行程,手工雕花水晶酒杯也還在生產。


(圖說:威尼斯的管風琴,圖片翻攝自網路。)

當時的威尼斯為僅次於羅馬的義大利城市,是文藝復興的重要據點。此時興起了一個重要古典音樂派別─威尼斯樂派。這個樂派與威尼斯的重要地標聖馬可大教堂有極深的關係:聖馬可教堂的「複合唱風格」(Polychoral Style)是特有的宗教音樂形式,詩班分成兩組合唱團在教堂大廳兩側相對而唱,時而交替,時而相合,從而帶給人們更具有層次感,更加立體的音樂感受。後來複合唱風格與管風琴演奏進行融合發展,在經文歌中加入了管風琴獨奏的段落,為巴洛克音樂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圖說:喬凡尼·嘉布里耶利 畫像)

終於威尼斯樂派的最重要人物喬凡尼·嘉布里耶利(Giovanni Gabrieli)登場了,他想說,假如把兩個以上的合唱組全部換成器樂組,那會是什麼樣的景象呢?沒錯,這就是後來由巴洛克時代發展的協奏曲風格。喬凡尼·嘉布里耶利結合前人的貢獻並加以大膽嘗試,使他對於音樂的貢獻遠遠大於前人。他並且也對後來十七世紀的德國音樂有很深的影響。

 

威尼斯樂派代表人物喬凡尼·嘉布里耶利的「聖母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5udZI2KKao

個人頭像照片
陳上智 Patrick, 侍酒師,la marche圓頂市集講師 ,WSET葡萄酒與烈酒教育信託基金會認證 葡萄酒國際認證講師,WSET diploma (Level 4),三邊會會員,藏酒論壇專欄作者,台灣侍酒師協會總編輯,波爾多公會CIVB.法國食品協會SOPEXA 2010台灣區評審, Decanter雜誌國際中文版《Bust Buy Taiwan》2011、2012年評審 著作: 侍酒師幫幫忙、每日食酒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