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引言:高麗音Melody Kao,受訪回覆:賴偉峯Otto Lai】


 

Part C【消費者面看法】

問OttoQ19:就您的觀察,台灣的威士忌市場有什麼轉變?

O:台灣的威士忌市場應該是全球中最挑戰的,一來我們喝的威士忌量大,二來我們喝得很精(調和與單麥比例為一比一,全球罕見),三來消費者的知識力既高且深,四來酒商資源投入多,很多威士忌的全球首發很多都選在台灣發表,消費者的見識及選擇也多。

台灣威士忌消費市場就是與時俱進,很能接受新潮流。現在是台灣威士忌消費的第三個十年,趨向風味更細膩、類型更精緻的方向發展。

 

問OttoQ20:台灣市場對於新風味的接受潛力如何?

O:如同先前說的,「很多威士忌的全球首發很多都選在台灣發表」,主要原因有幾個:第一個就是台灣市場對於新風味的接受力很大,因為我們兼容並蓄的文化。第二個則是台灣市場淺碟,行銷工具又多,像個小實驗室,當作新品的首發站很適合。第三個則是對華文市場的威士忌品飲,尤其大陸的影響,有著先期指標,先把威士忌在台灣炒熱,順理成章就會在大陸火紅。

 

 

Part D創新者的堅持與抉擇】

許多人只看到座上的王者權傾領域,卻不知背後經過許多醞釀與佈局,如同第一瓶皇家禮炮21年誕生在英國女王加冕登基的1953年,時光走過一甲子,皇家禮炮也與英國皇室形象與時俱進,從高奢神秘走向更極致迷人、更多元華麗、更新創有趣的「親民之王」,擴大了「威士忌信徒」的範圍,這次推出常態性高年份穀物威士忌「王者之鑽」更宛若一部創新宣言,您的王者之路是否也曾放下包袱,而走得更遠?

「21年」是高年份的代表數字,在橡木桶中沉睡20、30、40年以上的威士忌被圓潤了稜角,被賦予了更具深度的芬芳,如同二十年磨一劍的兩位不同領域的大師,請與我們分享這段充滿挑戰和探索自己的過程。

「磨」是成為大師的必要過程,其中的挑戰、克服自己、忍受別人所不能忍受的挫敗與壓力,常人難以想像,Otto哥從小磨耳朵到現在天天磨嗅覺、磨味蕾,大師的五感似乎都要特別敏銳!

無論是威士忌界或古典音樂的殿堂,都有著獨奏之美與協奏的平衡奧秘,而使用超高年份的21年以上酒液調和而成,卻又列入常態供應的「王者之鑽」是以各自獨奏的穀類威士忌協奏出華麗的作品,其中特別使用消逝的鄧巴頓酒廠,其多一道過濾的工序帶給「王者之鑽」具識別度的獨特風格。

 

問OttoQ21:見證了皇家禮炮的多年演化,您如何形容「王者之鑽」這款酒對皇家禮炮的象徵意義?若皇家禮炮品牌是一整個皇室,全新一代的21年「王者之鑽」會是什麼樣個性的「成員」?

O:皇家禮炮一直都是頂級威士忌的代表!雖然頂級威士忌很多,但是皇家禮炮一直是「每個人」都認同的「頂級威士忌」。舉例來說,世界上各國的皇室很多,但最有名、世人都喊得出名字、有興趣的,當然就是伊莉莎白女王二世領銜的英國皇室,正巧也是催生皇家禮炮頂級威士忌的皇室。

「王者之鑽」會是什麼樣個性的「成員」?這是很棒的問題,我可以有很棒的比喻嗎?

皇家禮炮在品牌發展上曾經陣痛過,跟很多品牌年輕化的過程一樣,需要新的加入者,但又不能失去原有支持者。皇家禮炮有一個階段品項往更頂尖走,百桶、62 Gun Salute、以及其他奢華版本,這幾年發展得很多元,很好。

但是,「21年才是它的馬其諾防線」!兩年前皇家禮炮重新出發,在首爾首發21年藍瓶(經典風味)、綠瓶(調和麥芽)、黑瓶(泥煤)等,之後又推出四版馬球限量系列,以及在台獨賣、深獲好評的23年紫瓶,都算是新加入皇家禮炮家族的傑出成員。

我想這樣比喻,23年紫瓶,就像「來過台灣(東方)」的威廉王子,大氣、優雅,有王者風範。而這款新發表21年「王者之鑽」就像威廉王子的弟弟哈利王子,同樣有著優秀血統,但是又更有自己想法,行動更年輕、想法更透明,因為獨特會引起世人議論,但最後還是會回到王室行列,因為血濃於水。就像「王者之鑽」肯定會有它自己的江湖地位的。

 

問OttoQ22:在成為威士忌大師之前,您已是一座古典與爵士樂評的山頭,身在音樂世家,作曲家父親是否曾對您的音樂生涯有所期待?而今那些養分,如何讓您在威士忌大師之路上走出與眾不同的風景?請與我們分享這段旅程。

O:可能有些人知道我的父親是「國家文藝獎」得主,作曲家賴德和。他從小當然希望我們走音樂的路,所以送我跟弟弟去唸音樂班,當時我最大的收穫就是理解了音樂的基礎知識、歷史、美感,還有每回他帶我去聽音樂會之後,對於當晚感受的review。

所以喜歡或接觸音樂,類型不是重點,重點是初心(也就是心裡的那顆種子),以及你所擁有的環境。

我國中之後就離開音樂班,過著跟正常人一樣的生活,國、高中都聽西洋流行音樂,但是聯考前我自己跟父親說想聽交響曲,他推薦了柴可夫斯基第一、馬勒交響曲,上了大學我又重回古典音樂懷抱,只是從「被迫進行演出的專業訓練」,變成了「自主的聆聽賞析訓練」。

威士忌大師絕對是不敢當,會走上品酒的路,當然跟採訪工作有關,但是當我第一次接觸的酒的專業採訪時,就好像灰姑娘重新穿上了舞會遺失的玻璃鞋,有股「哇!沒錯,這就是我的鞋子」。酒類的文化背景、故事、需要感受的部分,根本就我多年來熱愛的古典音樂一樣啊。


問OttoQ23:您還記得自己初入威士忌領域的時空背景?當時如何磨練自己的感官,請給初學者一些品飲訓練建議,這瓶「王者之鑽」適合什麼樣的品飲者?

O我是一邊報導一邊學習威士忌的,當時,台灣環境並沒有「酒的生活品味」報導,只有少數的產業報導。我在台灣壹週刊當副總編輯時,開始寫的第一酒類報導是2002年,因為很受歡迎後來就發展成專欄「品味一番」,當時就連品酒文化領先台灣許多的香港壹週刊都沒有固定的酒專欄,回想「替週刊寫酒專欄」的歲月到目前已經20年了。當時,台灣市場正好是開始朝向單一麥芽威士忌起飛,麥卡倫開始走紅之際。

關於感官,起初都是以最原始的狀態行走江湖,日後才因為「記者的日常」滿滿累積。我建議初學者,時時刻刻磨練自己的感官,唯有內化、生活化,才可長可久。多聞、多嚐、多分享,是不二法門。

「王者之鑽」適合原本就是皇家禮炮的死忠支持者,還有想要接觸更多元威士忌風味版圖的族群,因為一路走來,皇家禮炮從未令我失望過,「王者之鑽」也不例外。但是它也適合,過去從來沒體驗過,或是從未對皇家禮炮有感覺的人。錯過「王者之鑽」,絕對是您個人品飲上的損失!

問OttoQ24:除了正品,您也經常會收到原廠寄來的樣品,品飲與工作變得密不可分,我們好奇您平時自己最放鬆、舒服的品飲時刻?是一群人還是獨飲?純飲還是搭餐?最適合的「王者之鑽」品味之道又是為何?

O:自己一個人面對自己的獨飲,如果從一年365天來說,其實相當少的,相當珍貴,可能只有十幾、二十天而已。反倒是,在記者會、品酒會、跟同事與專家共同品飲的機會更多,這些品飲的時機,不一定有搭餐,但是卻有酒當主體,而當大家一起品飲這些酒之後,酒又變成了催化劑,改變了我們的心情,帶動了聚會的氣氛?這些都是很舒服的品飲時刻。最適合的「王者之鑽」的品味之道,就是選擇關鍵時刻品飲它,這個「關鍵時刻」可能獨處時,可能是群聚時,可能是拿下重要訂單的慶功之時,取決於關鍵時刻對您的意義。

問OttoQ25:您曾提及馬友友具有獨奏家的性格,又有與整個樂團完美合奏的能力,就像一座風格獨具的酒廠。若「王者之鑽」是一部交響曲,會是哪一個樂派、音樂家的哪部作品?在其中的不同樂章與速度,如何對應到「王者之鑽」從初飲到finish的風味轉折?您會如何描述「王者之鑽」的風味呢?

O:這又是很好又很難的一題,應該只有愛音樂的人能問出這樣的問題吧!

既然是內行人問的問題,我們就來「直球對決」吧!

如果把「王者之鑽」比喻成交響曲,這的確是很貼切的,因為皇家禮炮的每一款成員就像一首首交響曲般,香氣豐富、口感華麗。

至於「王者之鑽」像極了孟德爾頌的第三號交響曲「蘇格蘭」!還記得我說「王者之鑽」就像哈利王子嗎?因為他出身豪門,含著金湯匙出身,而孟德爾頌也一樣,他的父親是個銀行家,從小家裡就擁有交響樂團,當別的作曲家還在破鋼琴上試談自己曲子時,他已經能把總譜丟給家裡的交響樂團排練聽效果了。孟德爾頌有才氣,能寫曲、能畫圖,家裡環境又能讓他到處旅行增廣見聞,像他去了義大利就寫了第四號「義大利」交響曲,去了蘇格蘭就寫了第三號「蘇格蘭」交響曲以及「芬加爾岩洞」序曲。而且他的老師是個巴哈專家,所以他的音樂承襲德國雙B(巴哈、貝多芬),是古典與浪漫時期的精神繼承者,豐富卻又制約,不像後期浪漫派作曲家們的我行我素。

換句話說,「王者之鑽」的外觀形象就是讓人滿意舒服的,大氣且尊貴。香氣表現上,細膩淡雅有著一種調和威士忌少見的高級蘭花香,宛若孟德爾頌的音樂氣質,沒有霸氣的侵略性但卻有貴氣。

口感上,一如香氣的細膩,如絲綢般的滑順,帶著不刻意的甜美。尤其那關廠的鄧巴頓酒廠的酒液能在此再現,彷彿當年孟德爾頌將巴哈「馬太受難曲」重新上演,讓世人真正理解巴哈的偉大,並帶動巴哈復興運動一樣,有一種「歷史重演」之感。

至於「王者之鑽」的餘韻,就完全取決於每位品飲者的人生歷練了,越豐富越不凡的品飲者,自然越能感受到「王者之鑽」絲絲入口的尾韻,然後與自己的生活交纏結合,創造屬於自己的「王者之鑽」故事。

 

 

(結語)

 

生活,或許難以盡如人意。但也因為這些變調,讓生命更有味道更具韌性。就像一個樂章,因為調性的轉換而更有韻味更耐聽。
 

加上,人類的智慧創造了許多美好,音樂、藝術、美食、美酒,就像休止符一樣崁在樂曲裡,讓我們忙碌崎嶇的生活,有了呼吸、休憩、放鬆的空間。

 「王者之鑽」以無可取代的品牌血統,結合嶄新的see through設計哲學,消逝酒廠鄧巴頓的歲月陳釀為內涵,佐上首席釀酒師Sandy Hyslop的魔法復活術「畫龍點睛」賦予驚豔靈魂。那一口酒液化在口裡心裡胸裡所散發的和諧光暈,撫平了任何缺憾,讓生活低潮化為養分,讓想望動能更為高貴。(全文完)

個人頭像照片
賴偉峯(Otto Lai,歐頭)The Keeper of the Quaich、《Tasting Whatever網站》執行長、《汽車線上》顧問、《逍遙遊艇風尚誌》編輯顧問、《大寫出版》特聘研究作者、「古典啟示錄」百萬部落客&好家庭聯播網廣播主持人、《鏡週刊》「酒誌」專欄作家、WSET Level3修業中。小學音樂班、大學念純數、當兵玩樂團、就業因為音樂投身傳媒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