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在 2011 年前時的威士忌世界裡,大多數的威士忌不管是酒價或是在品質上都有一定的水準,也沒有那麼多的包桶或是市場怪象,在那時的年代裡許多酒友也都非常的樂意無私的分享,哪怕是 MMA(Malt Maniacs Award 麥芽狂人大賽) 比賽得獎的金牌也是平價大家共同分攤分享喝看看,只要當初有經歷過那段時光到現在還有在喝威士忌的老酒友,許多人也都非常懷念那早期的美好時光,因為那時代是真正的品酒論酒聊酒,而不是談金銀銅與未來。


(圖說:2005年Malt Maniacs Award的雪莉桶獎項頒發,右為頒獎人麥芽狂人成員姚和成(Kingfisher),圖片來自https://www.maltmadness.com/ 網站)

但 2011 年起威士忌的世界就開始慢慢的起了變化,由當時臺灣最大的酒類網路討論平台品酒網開始發酵,在這平台裡開始有少數家族/社團成立,慢慢的開始有些威士忌的酒聚或是品酒會辦理,可以說是威士忌在網路上剛開始起飛的元年,而在大約 2011 年底又或是 2012 年時開始慢慢的出現所謂的重雪莉一詞,在重雪莉一詞出現之前,常見的雪莉桶威士忌只有分 1st First Fill 與 Refill 又或是 Sherry Hogshead三種,而 Sherry Hogshead 是較少見並且通常出現在裝瓶廠的酒款,所以在 2011年之前坊間當時還不流行所謂的重雪莉一詞!


(圖說:斯貝賽酒廠中酒窖一角,攝影:蘇重。)

而在 2011 年前品飲威士忌時,當時喝雪莉桶威士忌的大環境喜好是以 Refill 雪莉桶或是遇見 Sherry Hogshead 雪莉桶為主居多,大多數酒款的酒色是較為金黃色而非深琥珀色又或是偏深黑色,主要的原因就是在風味與口感上是較為平衡也比較多層次的變化外,同時也比較不會遇到過苦過澀或是吃桶過重以及刮舌的問題,所以當時大家較為注重的重點就是「平衡」兩個字。

當然,在早期年代裡也有少數酒款是酒色偏黑又或是深琥珀的 1st First Fill 雪莉桶威士忌,但相較之下當時是較為非主流的風格,原因不外乎就是常常遇到吃桶過重以及過苦過澀又或是不耐喝等相關問題,所以在那時代裡,如果要嘗試 First Fill 的雪莉桶來說,很多酒友會選 10 年以下的酒款為主,主要原因是雖然吃桶重歸重,但起碼還有機會遇到保有酒廠的特色風味,而不是一昧的雪莉味或是木頭味。

但如前段所說,2011 年的臺灣威士忌市場開始起了微妙的變化,在當時開始有日本的輕井澤酒廠以及蘇格蘭的格蘭多納兩家酒廠逐漸走紅,而當時雖然這兩家酒廠推出的酒款許多是酒色偏深黑或是深琥珀色的雪莉桶型威士忌為主,在推廣初期不免讓一些老屁股酒友有些疑問與觀望,畢竟許多老屁股酒友都會有過去的刻板印象又或是品飲經驗,老舊的印象與想法就是容易遇到吃桶過重與過苦過澀的問題,所以在初期有疑問與觀望這是很正常的。

但後來許多老酒友敞開心胸喝過這兩家酒廠推出的酒款後,可以說開始對偏深黑酒色的雪莉桶威士忌有所改觀或是顛覆印象,因為許多老酒友沒想到在這深黑又或是深琥珀色的外表下,在香氣上的變化是如此複雜並且濃郁明顯,以酒體來說是紮實厚重又油滑,吃桶雖重卻又不會有惱人的過苦與過澀或是苦尾的問題外,重點是這兩家酒廠的各別的風味特色明顯,就算是盲飲的狀況下也可以非常輕易分辨出這兩家酒款誰是誰,在當時這樣的酒廠與酒款風格表現是較為少見少遇的,對許多老酒友來說是相當的衝擊與驚豔,而此時也同時宣告所謂的重雪莉時代來臨了。

雖然重雪莉的時代來臨在威士忌酒海裡刮起了大浪,但也並非一開始就如此的瘋狂,而是慢慢越來越多的威士忌新手看前輩都在買顏色深的雪莉桶時也跟著買,新酒友喝起來第一次感受到香氣明顯味道濃郁,終於不再都是酒精味又或是明顯的嗆辣感,誤以為酒色深就是好雪莉的代表,但其實更多的是別人說什麼好就跟著買,但自己是喝不了解的,再加上 2013 年後每年的 MMA 評比屢獲好評以及市場上的需求逐年遞增外,又分別因中式烈酒、房市以及股市的資金轉入不斷加劇環境變化才逐漸的走火入魔。


(圖說:酒廠的桶邊試飲,攝影:蘇重)

時間推到 2014 年時就開始出現了一個現象,不管是私人包桶、企業包桶又或是社團包桶,包桶的人與包桶數是快速攀升,同時大多數的包桶都是以雪莉桶威士忌為主,雖然包桶為數眾多,但只要是在臺灣市場推出的雪莉桶型威士忌,不管這一款酒到底好不好喝又或是有沒有吃桶過重的問題,從 2015就可以明顯的看到市場只要顏色不深就不買,顏色很深又聽聞要送 MMA就整箱整打買,沒送 MMA 比賽就少少買,市場也因此開始扭曲畸形。

直到 2016 年應該可以說重雪莉桶與市場需求已達到顛峰,除了文創酒標盛行幫酒款包裝與銷售加分外,基本上可以說雪莉桶威士忌的風格形態也已來到無黑不歡與見黑三分補的地步了,但對於有在品飲或喝威士忌的老屁股酒友而言,私底下難免感嘆重雪莉威士忌的風格已經完全的走火入魔了,橡木桶又或是雪莉酒的味道已經完全制霸了酒廠的風味特色。

更有許多酒友開玩笑說,如果把許多的重雪莉桶威士忌放一起同時品飲的話,在不看酒標的情況下還真不知道喝的是哪一家酒廠,因為當雪莉桶重到一定的程度時,就算是不同家的酒廠而言,喝起來都是大同小異並且滿嘴雪莉味,已讓人搞不清到底喝的是雪莉酒還是喝威士忌?但其實市場會變化至此可以說是選桶人與消費者的一個共業,畢竟如果選桶人不在意市場的潮流,那消費者不買單時就苦了選桶人。

當然瘋狂的酒海大浪湧向沙灘捲起滾滾的黃沙終究還是要退潮回歸於平靜,市場上已有太多太多的重雪莉威士忌,每天可以看到許多的雪莉桶威士忌流通,開來喝掉的去化速度遠不及新品推出速度,不斷的買酒屯酒也是會讓人買到手軟,一直喝酒也會喝到護士叫你小心肝,重雪莉就像是好吃的雞腿天天吃也是會讓人膩以外,2016 年同時也是一個轉折年,原本來自股市與房市的資金已開始獲利了結悄悄的抽離,再加上2016 年 MMA 一開獎依舊是滿滿的雪莉桶威士忌得獎得牌,連續五六年都是雪莉桶的天下時,許多消費者已逐漸看膩了喝膩了,而當來到 2017 年 MMA 比賽於 2018 年今年三月開獎時,坊間更多酒友飲者看了得獎名單是無感的,但一直得獎或是許多人推崇的雪莉桶錯了嗎?

其實雪莉桶沒有對錯的問題,所有的問題都是來自於人為因素與廣告行銷所造成的,再加上重雪莉一詞早就已明顯的告訴你是重口味表現酒款,重口味一直喝要不膩也難,當然也有很多聲音在批評重雪莉桶,說酒質如何表現如何劈哩啪啦的一大堆在網路上高談論闊,但其實有自己想法的酒友與飲者是不予理會市場的種種聲音,因為這一群酒友飲者是非常清楚自己喜歡的是什麼追求的是什麼,他們也不隨意的批評謾罵任何的一款酒,因為他們喝的寬廣,知道每一款酒都有它的愛好者,只是自己喝不慣又或是不喜歡罷了。

當我們回過頭來看重雪莉桶以及討論重雪莉桶時,其實重雪莉並非不好,雖然在品飲上有些飲者會覺得不耐喝又或是太苦澀,但我們千萬別忘了每一個人的嗅覺與味覺以及喜好是不同以外,重口味的雪莉桶確實也有存在的必要性,因為以不同的角度來聊,重雪莉桶其實就像味精一樣,在調和或是創造風味的過程中也有著相當的重要性,同時如果酒友遇到一些自己喝不慣的威士忌時,其實也可以用重雪莉自己玩一下 Blended Malt 去創造屬於自己喜愛的風味,你就會發現重雪莉桶的巧妙之處,所以重雪莉桶不是不好,只是我們臺灣市場單獨的把這樣風味直接拿來品飲。


(圖說:爭吵示意圖,圖片來自網路。)

當然你可能就是不喜歡重雪莉,但別忘了喝酒買酒你是有選擇權的,而以喝威士忌來說,我們也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去批評或是指責別人不懂,因為批評只會自曝其短,代表自己還喝的不夠多以及看的不夠多,不過酒友飲者之間可以多多共同討論分享各自的感受與看法,但也務必同時也給予酒友彼此基本的尊重,因為威士忌是拿來享受拿來喝的,而不是用來爭吵謾罵指責用,在酒圈裡也只有聽過以酒會友,還真沒聽過以酒結仇的,所以如果喝個酒都要那麼不開心,那乾脆別喝威士忌比較好,要不然就是真的花錢傷身又傷心。

 

個人頭像照片
吳哲文,酒友們都叫他【小默】,T.S.M.C.(台灣單一麥芽俱樂部)創辦人,T.S.M.C. 台灣單一麥芽俱樂部於 2010.01.10 年成立至今,不定時於北、中、南、花蓮辦理品酒會與品飲技巧教學,不定期受邀擔任品牌客座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