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的初衷?從電影『酸葡萄』談起

你喝酒的初衷是什麼?風土?感官?你能接受人工複製但價格親民的絕世佳釀嗎?

最近似乎詐騙電影/影集大行其道,像是在Netflix當紅的影片『創造安娜』與『Tinder大騙徒』,到最近的『純素敗類』,轉到Disney+也是出現『新創大騙局』這類電影,想看紀錄片『末代沙皇』換換口味,居然也是一位謊稱是沙皇後裔的女子串起整個故事。

妙的是,在這些電影/影集裡面,葡萄酒總是扮演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實並不意外,因為在葡萄酒的世界裡,這樣詐欺的行為已經是見怪不怪了,而其中最成功的佼佼者,就是電影『酸葡萄』『Sour Grape』的主角Rudy Kurniawan。


(圖說:Rudy Kurniawan,圖片翻攝自網路)

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有著過人的嗅覺記憶與分析能力,可以將喝過酒款的氣味,用其他較為廉價的酒款調和出來,這應該就像有些傳說中的廚師,吃過某一道菜後,就可以分析所用的食材與烹調手法,然後將其複製出來一樣吧!

但不同的是,一道料理能過透過這樣的方式複製出來,大家會將廚師稱讚為神人,但將一瓶酒這樣複製出來,就會被稱為詐欺犯,差別在哪裡?最大的不同就在葡萄酒已經被藝術化了,藝術的東西是不能被複製,也不允許被複製的,因為每瓶葡萄酒有他的風土特性,是來自於上帝的偉大恩典,不應該是透過人為的模仿,就像是人造的桃莉羊一樣不道德。


(圖說:Burgundy葡萄園景致,圖片翻攝自網路)

如果先屏除掉Rudy以假亂真的手法來某取暴利不說,單就未來能夠以科學的方式來複製/調和出一些絕世佳釀,香氣口感都與原本的一模一樣,你能夠接受嗎?

這問題可能就要回到喝酒的初衷了,喝酒是為了什麼?為了感受到地球彼端那一塊葡萄園的風土?還是為了尋求感官的極致享樂?還是為了炫耀財富的展現收藏?還是為了尋歡作樂的恣意買醉?如果你有像傳教士那樣堅忍不拔的心態為了感受葡萄園的風土,那答案就顯而易見,你不會接受人工調和出來的酒。

 

但是如果你有其他目的,為了享樂、買醉、炫富,或許人工複製的酒其實是會有興趣的。慢著,想要炫富或是收藏的人應該不會有興趣吧!畢竟這是人工複製的酒,可以大量生產所以不值錢,但是你也別忘了,連虛擬的NFT都可以喊到如此高價了,為什麼真實存在的酒不行呢?(只要把它叫做NFW即可, Non-Fungible Wine)就像『創造安娜』電影裡一直出現的標題『故事是真實的,除了虛構的部分除外』,人工酒也可以說是『葡萄酒是真實的,除了虛構的風土除外』,不是嗎?


(圖說:美國聯邦調查局檢驗Rudy家中搜出的假酒,圖片翻攝自網路。)

回到最真實的層面,你還記得在電影Catch me if you can(神鬼交鋒)的主角Frank William Abagnale嗎?後來被聘請當做聯邦調查局研究院的顧問,就只因為早期他是一個偽造支票、冒充身份的詐欺界佼佼者。而現在Rudy也已經刑滿出獄了,有沒有可能之後有酒莊聘請Rudy混調出與Romanee-Conti幾乎一模一樣口感的酒款,但是價錢只要是真實Romanee-Conti酒款價錢的1/100或是更少,你會想試試看?也就像是Rudy的律師在辯護中提出了一個論點:「如果你能製造出一樣氣味的東西,為何不再次創造出那種體驗。」

個人頭像照片
林才右(萊特),大學主修應用數學,在NYU研讀Computer Science,在矽谷、紐約工作後回台灣發展,曾在Microsoft、Compaq、台灣上市公司Cyberlink任職過,卻在36歲那年,去法國學習葡萄酒,因此開啟人生下半場的葡萄酒自由工作者之旅。 台灣第一位香檳大師,全聯葡萄酒專任顧問,也是台灣酒研的專業講師,同時兼任GQ專欄作家。2015年推出第一本由城邦出版的《台北微醺小酒館》,萊特也與精品品牌異業合作,擔任講師、顧問、主持人等工作,從葡萄酒延伸到服飾穿搭、汽車產業、男性保養品、民生用品等。